第959章 始终的相续,典衡首尾思辨界(1 / 1)
乱信刚钻进那道混着“刚开始就该这样”的遗憾与“结束了也挺好”的释然的漩涡,就被一堆项目启动剪彩视频和烂尾工程报告埋到腰腹。左手攥着的《真伪调和录》正和某“规划大师”的阶段性成果展示缠成死结,挣扎时书里掉出的“第八章第十节”飘到脚边——纸上“善始善终”四个字被人用红笔涂改成“有始就行”,旁边还画着个举着奠基铲的开发商,身后的基坑里插着块“五年后仍是荒地”的警示牌,牌子上糊着十七份“即将复工”的公告。
“这地方的始终熵比虚实广场的真伪混乱还离谱!”乱信扒开粘在袖口的活动流程表,指着前方闹哄哄的人群直咋舌,“你看那穿定制西装的项目经理,在开工仪式上说‘三个月内必定完工’,实际把预算的三成打给情妇,监理催进度时,他把施工图纸往推土机上一铺‘按这个速度绝对提前’,转头对包工头说‘先盖个样板间糊弄检查’;隔壁社区更绝,大妈组织广场舞队说‘要冲击全国比赛’,练了两周就嫌累,有人提议解散,她把音响音量调到最大‘我这队长还没当够’,其他队员偷偷组建新队伍,她堵在小区门口骂‘叛徒都该遭报应’,保安过来劝架,她抱着电线杆哭‘我年轻时可是广播体操领操员’!”
话音未落,首尾广场中央那台“开端计量仪”与“收尾监测器”的融合装置突然发出轴承断裂的锐响,虚实绞缠带残留的能量裹着启动仪式请柬和停工通知,在空中拧成道“首尾绞缠带”:左边飘着带彩带的“始”字礼炮,右边悬着带封条的“终”字印章,带起的气流把真伪架起的真伪相鉴桥吹得像条被烂尾工程压断的钢索。
“快把那台老式日晷拖过来!”真伪的青铜真伪秤突然发出指针锈蚀的脆响,秤盘上的项目计划书和烂尾清算单开始互相撞击,“这绞缠带在篡改始终逻辑——你看桥栏杆上的标语,上午还是‘始终相续’,现在直接改成‘有始就是赢’!”
话没说完,裂开的地砖缝里冒出串带着彩带与灰尘混合气味的气泡,泡里钻出来个拎着“始终调和仪”的老工匠。他穿件打补丁的蓝布工装,左胸别着枚“首尾相济”徽章,一半是刻着“始”字的奠基石,一半是画着“终”字的竣工牌,中间用根麻绳拴着枚“恒”字铜铃。最醒目的是他手里的仪器,左边显示屏跳着启动完成率,右边滚着收尾达标度,中间的“始终平衡点”正像个被工期表折磨的施工队长似的忽高忽低。
“你们踩碎的是2025年某‘创业明星’的融资发布会视频,背面粘着他跑路前转移资产的银行流水。”老工匠突然按住乱信挥舞的手臂,用墨斗指着地面——原本平整的地砖竟浮现出淡灰色的进度网络图,“瞧见没?这地面上的线在互相掣肘:某网红博主宣布‘每天更新一条原创视频’,坚持半月后开始发库存,粉丝催更时,她把美颜滤镜调到最大‘我在筹备大制作’,结果被扒出抄袭,账号封禁那天,她对着镜头哭‘我只是太累了’;某修鞋摊师傅说‘三天后来取’,哪怕暴雨天也通宵赶工,顾客多给五块钱,他非要找零‘说好多少就是多少’,现在周边小区的人宁愿绕远路,也要等他慢悠悠缝补,说‘这手艺得等’!”
乱信突然指着首尾绞缠带中心:“那团灰雾里有个会自己开合的卷轴!”果然,雾中悬着个檀木卷轴,展开时写着“宏伟蓝图”,卷起来显“不了了之”,轴杆上刻着“万事开头难”却缠着半截未完成的麻绳,夹缝里藏着张“行百里者半九十”的字条,被人用马克笔涂得只剩个“行”字。
“典型的始终认知失调症。”调和师从工装口袋掏出副牛角眼镜,往鼻梁上一架,点开调和仪的投影功能——左边画面里,某大学生报名参加考研辅导班,买了五十本复习资料却只拆了三本,父母问进度,他把手机壁纸换成倒计时“我每天学到凌晨”,结果初试都没过,他把资料当废纸卖了“这专业不适合我”;右边画面中,某环卫工人说“要把这条街扫成示范路段”,每天比别人早到两小时,连砖缝里的烟头都用镊子夹出来,检查团来时,领导要给他颁奖,他摆手说“这是我该做的”,现在这条街成了游客打卡点,大家都叫他“城市美容师”。黑色能量从两个画面里渗出来,在真伪相鉴桥上凝成层黏糊糊的东西,凑近一看竟是凝固的彩带胶和灰尘的混合物。
“给你看个新鲜的。”调和师突然调出组数据,左边柱状图显示某“立项达人”,一年启动十二个项目,每个都开了盛大的发布会,实际完成的只有两个,他在年终总结会上说“我的创新思维领先行业五年”;右边饼图里,某早餐店主说“要做全市最好吃的馄饨”,每天凌晨三点调试馅料,顾客说“味道差不多就行”,他却坚持“差一点都不行”,现在有人专门坐两小时公交来吃,说“这馄饨里有家的味道”。“这叫‘始终颠倒’,就像把挖坑当种树,把结果当负担,要么被开头的热闹冲昏头脑,要么因踏实的收尾赢得尊重,最后不是在烂尾中失信,就是在坚持中出彩。”他突然把始终调和仪往地上一顿,周围乱飞的开工请柬顿时落了地,“解决这问题得用‘首尾调和法’,老祖宗早就懂——愚公移山(终始于一),仲永早慧(有始无终),该启动时不盲目,该收尾时不敷衍,别总被仪式感牵着走。”
这时,个穿西装的“项目顾问”举着《成功启动的108招》冲过来,书上“结尾不重要”被荧光笔涂成块红斑,他唾沫横飞地说“我教你如何搞噱头”,结果给某公司策划的开业大典花费百万,三个月后就倒闭,他对着破产清算组说“这是市场环境问题”;话音刚落,个穿布鞋的老钟表匠抱着《修表要诀》挤进来,说“装表容易调时难”,他修表时总要多试三次,说“走不准就是没修好”,顾客催得急,他把定金退回去“您找别人吧,我得对得起手艺”,现在预约修表要排到半年后,说“慢工出细活”。
调和师突然笑了,从工具箱里倒出《考工记》和一卷线轴,在地上摆出个八卦阵:“顾问你这叫‘有始无终’,就像只撒网不收网的渔夫,看着热闹,实际啥也捞不着;师傅你这叫‘善始善终’,把每个零件都当回事,看着慢,实际精准,图啥学那些花架子?”他用墨斗敲了敲两人的宝贝,“这俩加起来,就是绞缠带的能量源。”
乱信突然被脚边的东西绊了个趔趄,低头发现是本《项目管理速成》,封面上用烫金大字写着“七天搞定项目启动”,里面夹着某经理的“执行笔记”:“第一天:开启动会;第二天:做ppt;第三天:出差考察……第七天:项目搁置”,最后一页写着“老板把我开除了”。调和师踢了踢那本书:“这叫‘始终分裂症’,把开头当结果,把坚持当固执,最后不是在虎头蛇尾中失败,就是在善始善终中成功。”
正说着,首尾绞缠带突然甩出道灰黑色光带,把调和仪的屏幕砸出蛛网纹。众人只见屏幕上的始终曲线突然打成死结,现实中某开发商宣传“打造生态社区”,结果绿化面积缩水一半,业主集体维权,他把沙盘模型砸了“这是你们不懂艺术”;隔壁裁缝铺老板,说“要把这件旗袍做成艺术品”,顾客催着要参加婚礼,她连夜赶工却坚持手工盘扣,说“少一颗珠子都不行”,婚礼当天,新娘穿着旗袍成了全场焦点,说“这是我收到最好的礼物”。
“该亮真本事了。”调和师突然扯开工装扣子,露出里面印着“始终如一”的汗衫,从怀里掏出本《道德经》和一把鲁班尺,“司马迁写《史记》(终始于志),隋炀帝修运河(始善终恶)——看见没?这才叫始终相续,不是靠华丽开端欺骗自己,也不是因艰难收尾放弃初心。”
他把鲁班尺往空中一抛,尺子化作无数个小日晷,在空中连成道首尾相济桥。奇妙的是,绞缠带里的礼炮和印章碰到这道桥,突然变得温顺起来,像两个配合默契的伙伴,始时规划周密,终时善始善终,乖乖地围着始终平衡点转圈。
“记住喽,”调和师把始终调和仪塞进乱信手里,“启动时想想‘能不能做完’,收尾时琢磨‘有没有留遗憾’。就像老农民种庄稼,既要认真播种(始),也要耐心收割(终),从没听说过只种不收能有粮食,或是只收不种能有收获的。”
乱信刚接过仪器,就听见远处传来争吵声。扭头一看,某公司老板一年开了十家分店,却因管理不善倒闭八家,他对着空店哭“我只是运气不好”;旁边手艺人开的木雕店,三年才完成一套《清明上河图》木雕,说“慢工出细活”,展出时被博物馆收藏,说“这是活着的传承”。
“那是‘轻与重’遗址的方向。”老工匠眯起眼睛,指了指天边的漩涡,“听说那儿的人,要么把轻浮当洒脱,做事敷衍还说‘何必那么认真’;要么把沉重当深刻,明明能简单处理却非要复杂化,说‘这样才显水平’,比拎不清始终的还拧巴。”他突然从怀里掏出本《始终调和录》扔给乱信,“拿着,下次遇到把‘虎头蛇尾’和‘故弄玄虚’当能耐的,翻第九章第十一节。”
乱信接住书时,发现扉页夹着张泛黄的纸条,上面写着:“始与终如同四季轮回,始时播撒希望,终时收获成果,循环往复方能生生不息。”正想问问啥意思,调和师已经背着工具箱钻进了人群,背影很快消失在恢复秩序的首尾广场里——此刻某工地,工人正在拆除烂尾楼的脚手架,旁边新建的幼儿园传来孩子们的笑声,项目经理在公示栏写下“今日完成三项收尾工作”,夕阳把他的影子和孩子们的笑脸叠在一起,透着股踏实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