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三才真机 天道,地道,人道之说(1 / 2)
"来来来,今日传汝三才之变"伏羲氏声音传来。
小普眼前浮现出一座由三层玉台构成的立体祭坛。下层玉台刻着山川河岳,中层玉台雕有人文百象,上层玉台布满日月星辰,三层台基之间以六根青铜柱相连,每根柱上都刻着"天道、地道、人道"的古篆。
伏羲氏立于中层玉台,手中蓍草化作三道流光,分别注入上中下三层台基。
"三才者,易之纲也。"
伏羲抬手示意,三层玉台突然升起云雾,在虚空中凝成"参天两地而倚数,观变于阴阳而立卦,发挥于刚柔而生爻"的巨幅经文,
"《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
伏羲指向顶层玉台的星象:
"天道曰阴阳,其数奇耦,其象日月。"
他以乾卦为例,六爻纯阳象征天道的刚健不息,
"初九潜龙勿用,对应冬至阳气潜藏;九五飞龙在天,对应夏至阳气鼎盛。"
又以坤卦为例,六爻纯阴象征天道的柔顺含藏,
"初六履霜坚冰至,对应秋分阴气始凝;上六龙战于野,对应春分阴阳交争。"
天道的核心在"变":"阴阳相推而变化生",如震卦一阳动于二阴,象征春雷震醒万物;巽卦一阴入于二阳,象征秋风收敛生机。
小普发现,二十四节气的更替、七十二候的变迁,皆暗合六爻的阴阳消长,如复卦(冬至)一阳生,姤卦(夏至)一阴生,构成天道循环的节点。
中层玉台的山川突然活化,河流奔腾如坎卦,丘陵起伏如艮卦。
伏羲轻点地面:"地道曰刚柔,其质五行,其位九宫。"
他演示洛书九宫与八卦的对应:
震东属木(刚),
兑西属金(刚),
坎北属水(柔),
离南属火(柔),
中央艮坤属土(刚柔相济)。
地道的核心在"承":"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如坤卦六二爻"直方大",得地之中正,故能承载万物;艮卦"兼山艮,君子以思不出其位",象征地的止藏之性。
小普注意到,地道的刚柔并非绝对,如"火山旅"卦下艮上离,山止而火动,体现地中有刚,刚中有柔的辩证。
下层玉台浮现出人间百象:耕织的农人对应坤卦的"躬耕",治国的君子对应乾卦的"刚健"。
伏羲以"火天大有"卦为例:
"上离明下乾健,象征君子以光明之德统御刚健之力,故卦辞'大有,元亨'。"
又以"地山谦"卦为例:
"上坤谦下艮止,象征君子以谦卑之德固守其位,故爻辞'谦谦君子,用涉大川'。"
人道的核心在"合":"立人之道曰仁与义",仁对应坤卦的慈爱("利牝马之贞"),义对应乾卦的刚断("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小普发现,六爻中的三爻(二、三、四爻)为人位,如乾卦九二"见龙在田"(人位得中),象征君子初显于野;九三"君子终日乾乾"(人位过中),象征君子戒惧修德。
伏羲将六十四卦的六爻分为三组:
-初爻、二爻(地道):初爻为地之下(潜隐),二爻为地之上(显化)。如"水雷屯"卦初爻"磐桓"(地下萌芽),二爻"屯如邅如"(地面纠结)。
-三爻、四爻(人道):三爻为人之下(行事),四爻为人之上(处世)。如"山火贲"卦三爻"贲如濡如"(人在下位,修饰外表),四爻"贲如皤如"(人在上位,返璞归真)。
-五爻、上爻(天道):五爻为天之下(尊位),上爻为天之上(极位)。如"地天泰"卦五爻"帝乙归妹"(天位下行,交泰之盛),上爻"城复于隍"(天位极变,泰极否来)。
他以"泽山咸"卦演示三才互动:
-地道(初、二爻):初六"咸其拇"(脚趾感应),六二"咸其腓"(小腿感应),象征地的物质基础。
-人道(三、四爻):九三"咸其股"(大腿感应),九四"憧憧往来"(心神感应),象征人的情感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