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甘泉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三国]香草门庭 > 第309章 战争和平

第309章 战争和平(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宛陵城中里巷已被封锁,过程很顺利,城中没有抵抗,只有一些涌至巷口的人,在士兵之后大喊饶命。

马车没有停止,径直抵将军府,这里也已被先行官清理。

荀襄站在门口迎候,扶他下了马车。

“袁公路已自尽而亡,府中府库我已派人接管,府中男女皆已关入偏室,孙将军说要去袁氏主簿阎象府邸,搜查私兵,我没有阻拦。”

荀柔勉强点点头。

破城后劫掠是一向地方诸侯的惯例,讲一时讲不通。

曹孟德本人不算爱财,士卒只要在城外,危害就要小些,可再将孙坚拦在城外,就显得太刻意了。

他将荀襄安插在前,让她以人数优势,尽快接管更多地方,以及最关键的将军府。

出于种种原因,孙坚不会和荀襄争抢,可也需得让出些地方,避免孙文台觉得他想吃独食。

“看着些,若有士兵乱蹿,以军法就地诛杀。”荀柔叹了口气,觉得自己越来越伪善。

战后他想让孙坚离开江东,现在不便过分冲突,只好牺牲袁术附翼了。

“是!”荀襄抱拳一礼,转头传令下属。

荀柔在士卒簇拥下走入这座府邸。

与北方宅院毕竟不同,前院是个大莲池,此时还有红莲盛开,几座石桥如飞虹跨过池上。

红花绿叶映照,池水清且涟漪。

袁术却已在池后的大殿中死去。

士卒为荀柔揭开草席,露出袁公路已苍老松弛的脸,只有颌下五寸长须虽沾了血,还是修剪得精致模样。

当年相貌堂堂的天子殿上臣,已为征战、颠沛、酒色磨成另一幅模样。

低声呻唤在忽而在一张席下响起。

荀柔走过去,士卒已将草席掀开,露出一个须发苍白的老者,胸前衣襟破损一长道,看上去是被刀砍伤,伤口还在往外冒血。

老人睁开眼,艰难道,“荀……太尉……”

“你认得我。”荀柔确定。

“罪臣……师宜官……曾为雒阳……鸿都门学生……见过……太尉……”

鸿都门学,这个遥远的名词,唤醒了荀柔旧年记忆。

这张苍老的脸,也渐渐与记忆对上。

他们并无私交,但那是一段很悠闲的时光。

在当时的雒阳城,师宜官并非籍籍无名之辈。其极擅八分书,书如雕翅未息,翩翩自逝,在鸿都门学士中数第一。

其人又好酒,常饮市中,兴来就书于酒家壁上,若欲观看,需当买酒,于是观者云集,而待酒多卖出去了,他又使人将字铲去。

这是当时雒阳轶事,潇洒得一塌糊涂。

荀柔听过,也曾好奇凑过热闹,只是更喜欢钟繇的典雅古韵。

不过,鸿都门学生这一身份,在当时并不为主流接纳,包括荀氏在内许多士族,都认为这些人不走正途,以帝宠取禄。

他也曾吐槽灵帝,办学明明是为排斥士人,占据臣吏份额,却又不招真正有才能的平民子弟,尽数取书法、篆刻、音律等不务正业的艺术人才,想要改革,却成了供天子个人享受的工具,灵帝刘宏这个人,简直没救了。

果然,后来事实证实了这个想法,鸿都门学没几年就办不下去了,当初风光出任地方的学生也都渐渐消失在官场。

到灵帝疾病渐成,无心宴乐,留在雒阳的鸿都门学士也渐渐消失,不是黯然出京,就是成了依附某豪门的枪手,失去姓名。

曾经在雒阳名噪一时的师宜官,也是在那一段时间销声匿迹,大概也是从那时候依附袁术。

“师公,可还有什么遗言?”荀柔蹲下来,轻声问。

师宜官衣襟被鲜血浸透,看不出伤口深浅,但对方唇边冒出的血沫,却显示脏腑必已重伤。

所以纵使还醒着,运气却不如他,因为此处并没有一个能施展起死回生之术的华佗。

“老朽一生……不合时宜,志大才疏,误者……良多……”师宜官嘶哑声音道,“自知罪深……不敢乞恕……妻子俱没……亦无所求……只求速死。”

荀柔答应了,让亲卫上前了结师宜官的痛苦,自己却负手缓步走出堂屋。

整个宛陵,烟尘动地,所有人似乎都有自己职责所在,只有他竟忽然空闲了。

袁术是最后一个占据地方诸侯,他一死,天下就全然收归朝廷掌控。

天下要太平了。

……天下,太平了么?

汉灵帝原也为社会结构改良做过努力,雄心勃勃出京的鸿都门学士中,也未必没有人是想要成就一番事业。

而他如今也十分明白,要选拔没有门第的黔首平民,是多么困难。

经书固然重要,但王莽乱汉后,荀氏等士族的家族教育远不止此,“读律讽令,治作请奏,对向跪拜”,他许多习以为常之事,皆是“家成室就”,故与诸兄弟才“招署辄能”。【1】

消息闭塞的时代,平民没有机会见识这些,而经书里也没有这样的学问。

他所有成功的拔擢,几乎全部来自军中。

然而天下,就要太平了。

其实眼下还好。

顺利的话,接下来十年,百废待兴,正需要人才的时候,二十年,开始繁荣,只要努力就有收获,接着三十年,四十年……

一切都太平安定的社会,是一潭死水,逐渐发臭。

并非没有聪明人看到这一点。

然而,和平生活的人,缺乏反思,安定中长大的人,缺少勇气孤注一掷的勇气。

他看见历史,所以也看见未来。

不会有永远的和平,只有永远的斗争。

而如果能拥有永远的斗争,也足够了。

作者有话要说:

【1】注:出自《论衡》。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