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出主意(1 / 2)
萧鼎解释了一下自己的想法,魏清秋点了点头,她嫁给萧鼎之后虽然成了主母,但萧鼎可没给过聘礼。
而且魏清秋也没在意过这方面的事,靖王府的婚配问题轮不到她操心,外祖家的婚配问题更轮不到她操心。
婚配讲究个门当户对,魏清秋嫁萧鼎,勉强算门当户对。
主要是萧鼎成名之后的身份,三大反王之一。
这样的的身份地位,能配得上萧鼎的,也只有靖王和离王的嫡出女儿。
魏清秋是靖王侧妃所生,勉强算门当户对。
但要论出身,那萧鼎就是高攀。
门当户对的婚配,给多少聘礼,带多少嫁妆,都是有规格的。
萧鼎虽然没给靖王聘礼,但魏清秋出嫁的时候,带的嫁妆可是一点儿不比嫡女出嫁差。
萧鼎麾下精锐,要说门当户对,三河郡百姓人家的女儿就有点儿配不上了,起码也要家中有人在军中,或者在官场,哪怕是个小吏都行。
不是魏清秋和萧鼎看不起老百姓,而是不同阶层的人认知不一样。
萧鼎麾下精锐,全员识文断字,哪怕是常备军也在军中学习过识字。
萧鼎来三河郡之前,这里的百姓连饭都吃不上,更别提读书识字。
萧鼎也不是非得给麾下将士找那些识文断字的女子为妻。
女子无才辨是德,只要明事理,懂对错,这样的女子谁都愿意娶,包括萧鼎。
孙红就是例子,她在被三姐妹看上之前,同样大字不识一个,但人家明事理,所以被三姐妹带回来,成了萧鼎的妾室。
不读书,又有几个人明事理。
情绪稳定,不胡搅蛮缠,这样的人别说放在封建时期,放在任何年代都是婚配的上佳人选。
魏清秋也没办法了,只能让萧鼎自己琢磨。
萧鼎琢磨了两天,还真就想到一个办法,那就是买人。
天下大乱至今已经二十多年,战乱年代,很多人都会卖身活命。
不止是百姓,寒门子弟,或者城池被破之后胜利者一方抓的战利品。
其中女子居多,找个还是处子之身的女子并不困难。
三五万可能很费劲,但找个几千人应该不难,难的是如何把这些人弄到三河郡。
萧鼎想到了一个人,万海朋。
这家伙是战争商人,平时也有自己的生意,除了杂货铺,还有牙行。
萧鼎立刻联系京都的锦衣卫,让他们秘密接触万海朋,让万海朋按照要求选人,锦衣卫调查一下被选中的人的背景,然后送到三河郡。
萧鼎这边在想办法,魏清秋同样在想办法。
而她能想到的,只有个黄茹三女,李乐致,以及大双三姐妹说,走的是集思广益的路子。
几人中操持过这种事的只有三姐妹,其他人对婚配的态度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孙红的父母虽然去世了,但在三姐妹看上她之前,从未想过婚配之事。
“我在京都倒是认识几个适龄女子,就是许久不联系,也不知道他们嫁人没有。”
黄茹这么说了一句,赵萍儿也跟着点头道:
“没错,我们在京都的时候,因为家中长辈的身份不够,又逢战乱年代,上门说亲的人很少,合适的婚配对象更少。
确实有几个朋友到了适龄年纪却没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