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甘泉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逆世雄图 > 第926章 巧拙相济,典衡精粗思辨界

第926章 巧拙相济,典衡精粗思辨界(1 / 1)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乱信刚钻进那道混着电锯轰鸣与凿刀轻响的漩涡,就被一堆机雕假货和手工残次品埋到膝盖。右手攥着的《智愚辨明录》正和某投机商的“速成致富经”缠成死结,挣扎时书里掉出的“第五章第四节”飘到脚边——纸上“大巧若拙”四个字被人用银粉涂改成“机巧至上”,旁边还画着个用胶水粘碎木片冒充榫卯的木匠,手里举着“三天出成品”的广告牌。

“这地方的巧拙熵比智慧广场的智愚混乱还离谱!”乱信扒开粘在裤脚的假冒红木标签,指着前方乌泱泱的人群直咋舌,“你看那油头粉面的厂长,对着摄像机说‘我们的机器一天能雕百张太师椅’,镜头一转,工人正往密度板上贴木纹纸,他还凑过去指导‘这处气泡要用502填实’;隔壁老木匠更绝,拿块紫檀木琢磨三天,就凿出个木楔子,说‘这是给百年老柜备的配件’,有人出三千买他还骂‘你懂个屁的木头脾气’!”

话音未落,手工艺市场中央那台“巧技生成器”与“拙诚记录仪”的融合装置突然发出轴承断裂的闷响,慧拙绞缠带残留的能量裹着专利证书和手工契约,在空中拧成道“精粗绞缠带”:左边飘着带齿轮的“巧”字刻刀,右边悬着包棉絮的“拙”字斧头,带起的气流把智愚架起的智愚辨明桥吹得像条被机雕刀割断的麻绳。

“快把那台老式鲁班尺拖过来!”智愚的青铜智愚秤突然发出刻度磨损的脆响,秤盘上的数控雕刻图纸和手工放样稿开始互相撞击,“这绞缠带在篡改巧拙逻辑——你看桥栏杆上的标语,上午还是‘慢工出细活’,现在直接改成‘效率就是金钱’!”

话没说完,裂开的地砖缝里冒出串带着木糠与桐油混合气味的气泡,泡里钻出来个拎着“巧拙调和仪”的老木匠。他穿件沾着刨花的工装,左胸别着枚“精粗分明”徽章,一半是刻着“巧”字的微雕象牙,一半是画着“拙”字的粗木砧板,中间用根麻绳拴着枚“匠”字铜印。最醒目的是他手里的仪器,左边显示屏跳着工艺复杂度曲线,右边滚着材料利用率数据,中间的“巧拙平衡点”正像个卡壳的刨子似的忽快忽慢。

“你们踩碎的是2025年某‘非遗大师’的机雕作品,背面贴着‘纯手工’防伪标,胶水里还掺着锯末子。”老木匠突然按住乱信挥舞的手,用角尺指着地面——原本平整的青石板竟浮现出淡棕色的木纹脉络图,“瞧见没?这地砖上的纹路在互相啃噬:某家具厂把机器压花的胶合板叫‘实木雕花’,标价翻十倍还说‘这叫科技进步’;某老艺人用整木挖澡盆,说‘多费三倍料才不会漏水’,顾客嫌贵转买拼接款,三个月后盆底掉了说‘还是老东西靠谱’,就像给红木刷劣质漆,要么被机巧毁了本质,要么被拙诚误了时机。”

乱信突然指着精粗绞缠带中心:“那团木雾里有个会自己变形的榫卯!”果然,雾中悬着组青铜榫卯,左边的公榫刻满复杂花纹却咬不住母榫,右边的粗粝公榫看似笨拙却严丝合缝,接缝处刻着“巧诈不如拙诚”,却被人用砂纸磨得只剩“巧”“诈”二字,看着格外讽刺。

“典型的巧拙认知失调症。”调和师从工装口袋掏出副放大镜,往鼻梁上一架,点开调和仪的投影功能——左边画面里,某网红主播卖“手工紫砂壶”,其实是灌浆成型后用砂纸蹭出“手工痕”,对着镜头说“这把壶凝聚匠人十年功力”,被揭穿后甩锅给“助理拿错货”;右边画面中,某篾匠编竹篮时故意留个小豁口,说“这是给提手留的伸缩量”,顾客用了五年没散架,带朋友来买时说“这老头的‘笨办法’比啥都灵”。黑色能量从两个画面里渗出来,在智愚辨明桥上凝成层黏糊糊的东西,凑近一看竟是凝固的木胶和桐油的混合物。

“给你看个新鲜的。”调和师突然调出组数据,左边柱状图显示某“智能工坊”,用3D打印伪造传统家具,半年赚了三百万,却因甲醛超标被起诉,退货的家具堆成小山,老板在法庭上说“消费者就爱花小钱买假货”;右边饼图里,某木匠铺坚持“一木一器”,五年只做百张桌子,每张都刻着制作日期和承诺“开裂免费修”,现在订单排到后年,二手市场溢价三成还抢不到。“这叫‘巧拙颠倒’,就像把塑料花当真花养,把真花当柴火烧,要么被机巧骗了钱财,要么被拙诚误了商机,最后不是在假货堆里翻车,就是在慢工里饿死。”他突然把巧拙调和仪往地上一顿,周围乱飞的木料顿时落了地,“解决这问题得用‘本质坚守法’,老祖宗早就懂——巧思用于正途为精,拙力出于本心为诚,该巧时精益求精,该拙时坚守根本,别总被速度绑架。”

这时,个穿西装的“科技企业家”举着《智能替代论》冲过来,书上“机器必将淘汰工匠”被荧光笔涂成块紫斑,他唾沫横飞地说:“我这台雕刻机能模仿百种工艺,一天顶十个老木匠,你们这些守旧派早晚喝西北风!”话音刚落,个扛锛子的老匠人抱着《笨办法大全》挤进来,说“电刨子刨不出木性”,给人做板凳非要用手锯,年轻人嫌慢转买折叠凳,坐塌了才回头说“还是您的稳当”。

调和师突然笑了,从工具箱倒出堆数控刀具和手工刨子,在地上摆出个鲁班锁:“老板你这叫‘巧而不实’,就像给自行车装十个轮子,看着花哨却骑不动;老哥你这叫‘拙而不活’,把老规矩当圣旨,就像用铜钱当电插头,说‘这才是祖宗传的规矩’,图啥呢?”他用刨子敲了敲两人的家伙,“这俩加起来,就是绞缠带的能量源。”

乱信突然被脚边的东西绊了个趔趄,低头发现是本《三天成大师》,封面上用烫金大字写着“巧技速成秘籍”,夹着的某学员笔记里还写着“用水泥冒充汉白玉,刷层石粉谁也看不出来”——旁边用红笔标着“已骗三单,赚五千”。调和师踢了踢那本书:“这叫‘巧拙功利论’,把投机当能耐,把守拙当迂腐,最后不是被揭穿赔光家底,就是被时代甩在身后。”

正说着,精粗绞缠带突然甩出道棕黑色光带,把调和仪的屏幕砸出蛛网纹。众人只见屏幕上的巧拙曲线突然打成死结,现实中某景区卖“手工刺绣”,其实是机器绣完让老太太在上面缝两针,被游客发现后砸了摊位;隔壁老布鞋匠不会上网,靠街坊口口相传,布鞋鞋底纳千针,说“多费半天劲能多穿两年”,城里年轻人专门开车来买,说“这才是奢侈品”。

“该亮真本事了。”调和师突然扯开工装扣子,露出里面印着“大巧若拙”的汗衫,从怀里掏出个紫檀木刨和一本《考工记》,“故宫修缮用‘八大作’古法,却不排斥现代检测仪器;瑞士手表靠手工打磨核心部件,也用计算机校准误差——看见没?这才叫巧拙相济,不是靠机巧偷工减料,也不是靠守旧固步自封。”

他把紫檀木刨往空中一抛,刨刃化作无数个小凿刀,在空中连成道精粗相济桥。奇妙的是,绞缠带里的刻刀和斧头碰到桥梁,突然变得温顺起来,像两个配合默契的师徒,巧时不失本分,拙时暗藏匠心,乖乖地围着巧拙平衡点转圈。

“记住喽,”调和师把巧拙调和仪塞进乱信手里,“用机器时想想是否丢了魂,下笨功时琢磨有没有巧办法。就像老茶农炒茶,既要用柴火逼出香气(拙),又要掌握火候分寸(巧),从没听说过用电饭锅能炒出岩韵的。”

乱信刚接过仪器,就听见远处传来争吵声。扭头一看,某公司用AI生成“手写信”卖情怀,被戳穿后说“这叫艺术加工”;旁边修笔匠用三个月修复支旧钢笔,主人说“比新买的万宝龙还顺手”,给他的酬金够买十支新笔,他只收了材料费说“修东西不是为了发财”。

“那是‘正邪’遗址的方向。”老木匠眯起眼睛,指了指天边的漩涡,“听说那儿的人,要么把歪门邪道当捷径,造假货还说‘撑死胆大的’,要么把坚守正道当傻子,见人做好事就说‘假正经’,比拎不清巧拙的还拧巴。”他突然从怀里掏出本《巧拙工法》扔给乱信,“拿着,下次遇到把‘机巧骗钱’和‘死脑筋’当能耐的,翻第七章第三节。”

乱信接住书时,发现扉页夹着张泛黄的纸条,上面写着:“巧与拙如同榫卯,过巧则虚,过拙则滞,咬合得宜方能立得住、传得久。”正想问问啥意思,调和师已经背着工具箱钻进了人群,背影很快消失在恢复秩序的手工艺市场里——此刻某老作坊的门口,年轻学徒正用传统刨子练习,师傅在旁边调试新电锯,说“工具是死的,手和心是活的”,木屑纷飞中,新做的木凳腿与凳面严丝合缝,发出清脆的“咔嗒”声。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