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皇权在上,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1 / 2)
晌午时分。
直隶府的官道上,四匹快马踏着滚滚烟尘,飞奔而行。
…
听闻皇帝将晋王囚禁的消息,黄公闵心念外孙安危,安顿好军中的一切事务后,便星夜兼程,直奔天京城而来。
他如今年迈,膝下无子,女儿入宫早逝,只有晋王这世上唯一的亲人,自是无比在意。
虽猜测这是皇帝的阴谋。
但奈何皇帝掌控着晋王的生死,为了他的安危,却也不得不跳入皇帝布下的局中。
只盼这位皇帝尚能顾念血脉亲情,能看在他为帝国戍守边疆十几载,劳苦功高的份上,饶过晋王一命。
而此行,为了方便赶路,也为了不让皇帝起疑,刻意轻装简行,只为早日入京。
随行的护卫,也仅仅只带了三人。
不过,能够跟随黄公闵同往京城,随身护卫之人,自然不是简单之辈。
无一不是武功强绝的宗师境强者,沙场宿将,哪怕放眼江湖,也足以开宗立派。
数日赶路,黄公闵马不停蹄,终于抵达天京城。
很快,便穿过重重关卡街道,策马来到紫禁城下。
“黄老侯爷!咱家可是候你多时了!”
城门前,刘瑾看着面前的老将黄公闵,笑眯眯道。
黄公闵虽年过花甲,白发苍苍,身躯却是挺拔威武,由于常年征战缘故,浑身上下也都隐隐透出一股血腥的杀伐之气。
闻言,黄公闵迅速下马,拱手拜道:“有劳刘公公迎候!”
刘瑾手中拂尘轻扫,笑得愈发殷勤:“黄老侯爷说哪里话,您戍边十余载,功在社稷,陛下特命在武英殿设宴,就等着给您接风洗尘呢。”
他刻意压低声音,“听说连尚膳房珍藏的三十年陈酿都取出来了。”
黄公闵目光微动,布满老茧的手不自觉地握紧:“晋王殿下...可还安好?”
“哎哟,您老就放心吧!”刘瑾掩嘴轻笑,“晋王殿下虽暂时被陛下关着,但生活上可是好着呢,昨儿还用了两碗粳米饭,一碟鹿脯。”
宫门在沉重的吱呀声中缓缓开启,黄公闵喉结上下滚动。
他解下佩刀交给侍卫时,指尖几不可察地颤抖了一下。
"督师,请吧。
"刘瑾侧身让路,拂尘指向宫门深处,
"莫要让陛下久等了。
"
黄公闵深吸一口气,沉沉的看了一眼身旁的刘瑾后,迈步直入紫禁城。
……
紫禁城,皇极宫,清心殿内。
陈星河坐在龙椅上,星眸紧闭,细细思虑着脑海中的计划。
此次引黄公闵入京,便是针对黄公闵的一场杀局!
其目的,就是要收回黄公闵手中的西北边军兵权!
除去黄公闵这晋王一派最后的隐患!
要知道,陈星河可是亲手将晋王赐死!
而黄公闵如此疼爱他的外孙,得知死讯,又怎会无动于衷?
身为帝王,陈星河深知斩草除根的道理。
因此,他不会给自已留下半分隐患,既然要杀,就绝不能犹豫!
趁此时机,将黄公闵伏杀于武英殿中。
不过,此次针对黄公闵的杀局,他不会出场。
而是命刘瑾以他名义,将黄公闵引入武英殿后,再由雨化田统领的西厂厂卫,以及宫里的大内侍卫将其伏杀!
至于如何对外解释?
自然是黄公闵图谋不轨,私藏兵刃,御前行刺!
皇权在上,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事实上,陈星河心里很清楚。
黄公闵是忠勇之人。
否则,也不会十几年来戍守边关,未有过丝毫反心。
如果他不是晋王的外公,陈星河或许不会杀他。
反而视为国之栋梁,重用于他。
要怪,就只能怪他站错了队吧!
想到此处,陈星河眼底闪过一丝阴冷和狠辣。
他已拟好旨意,命大将殷子安迅速赶往西北凉州府,接管西北边军!
夺嫡之争时,他安插在西北边军里的暗子,如今也已掌控了西北军三营精锐人马。
只要黄公闵一死!便可立即发挥作用,助殷子安分化并肃清黄公闵的心腹旧部!
万事俱备,只待黄公闵步入这个死局!
……
紫禁城,皇宫西侧,武英殿。
厚重的朱漆殿门在沉闷的吱呀声中缓缓开启,刘瑾引着黄公闵一行人迈入殿内。
殿内空旷寂寥,唯有几盏青铜烛台摇曳着昏黄的火光。
黄公闵脚步忽然一顿,脊背陡然窜上一股刺骨寒意。
他猛地转头,目光看向刘瑾:
"刘公公,敢问陛下何在?
"
刘瑾面上的笑容早已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张阴鸷如铁的面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