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法相三重(2 / 2)
自飞升上界后,东西二厂与锦衣卫已许久未曾接到重大差遣。
底层的厂卫终日不是修炼便是寻欢作乐。
而那些天武阁进修数千精锐,更是整日里要么闭关潜修,要么前往镇魔塔历练,已近一年未曾出手。
时至今日,天武阁中两厂一卫的破虚境高手已达六百余众,且个个都是身经百战的狠角色。
陈星河满意颔首,“两厂一卫雪藏已久,如今,是时候将触手伸遍荒州了。”
说着,他将目光看向五人,“即日起,朕准尔等扩编之权。东厂主东境,西厂主西境,锦衣卫分管南北两境,各部可扩编至百万之众。”
说罢,转而看向赵高:
"至于罗网...
"
陈星河意味深长道,
"朕要你将耳目撒向北海彼岸,那些皇朝势力的大致动向,朕要初步掌握。
"
"老奴谨遵圣谕!
"赵高深深拜伏,紫袍逶迤于地。
……
待五人退出殿外,陈星河取过最后一道奏报。
这是王翦快马加鞭送来的军报,详述武朝三路大军已占据虞朝十之七八的疆土。
王翦亲率中军攻破隆京,虞朝皇室尽数伏诛。
奏报中提到,隆京城在王翦的控制下已渐复秩序。
除少数负隅顽抗者被废修为充作苦役外,大部分归顺军民已重归农桑。
王翦特请朝廷选派能臣干吏,接管新占疆域,并建议起用部分归降的虞朝旧臣,以尽快恢复民生。
陈星河微微颔首,王翦此议甚妥。
攻城略地易,安邦定国难。如今虞朝既灭,确需及早筹划治理之策,以免日久生乱。
"只是…该遣何人主理此事?
"陈星河闭目凝思。
如今的武朝不乏能臣。
诸葛亮总理朝政,霍光执掌内阁中枢,刘伯温参赞军机,六部要员亦皆可独当一面。
然此番要治理的,是幅员万里的虞朝故土,非经天纬地之才不可胜任。
沉思良久,陈星河倏然睁眼,眸中精光闪现。
"张居正。
"
此人虽在华夏青史中未必位列顶尖,然在明朝却是首屈一指的治世能臣。
若遣他总领虞地政务,再配以朝中候补官员与归顺的虞朝旧吏协同治理,当可保新附疆土平稳过渡。
"传张居正入宫觐见。
"陈星河目光转向刘瑾,沉声吩咐道。
"老奴这就去办。
"刘瑾躬身退下。
待殿门重新闭合,陈星河继续审阅王翦呈上的奏报。
而接下来王翦所呈密奏,则提及虞皇后宫处置事宜:宫中太监宫女已遣散大半,留余妃嫔百余人,皆具倾国之色。王翦不敢擅专,特请圣意裁夺。
陈星河指尖轻叩奏本,心中暗赞王翦治军之严。
若换作寻常将领,这些亡国嫔妃恐怕早已遭殃。
如今却能保全完璧,足见军纪森严。
陈星河执笔蘸墨,在奏本上挥毫写下
"押解回京
"四字朱批。
细想来,自登基三载有余,后宫妃嫔不过十数人,尚不及某些重臣府中女眷之数。
此番接收这批原虞宫佳丽,倒是省去了选秀之劳。
不过…那些不是处子之身的妃嫔便没有必要押送回京了,赐予军中将士即可。
待最后一道奏章合上,殿外已传来沉稳脚步声。
张居正紫袍玉带,于御阶前恭敬行礼:
"臣张居正,恭请陛下圣安。
"
"爱卿平身。
"陈星河抬手示意,待其站定后温言道:
"朕素知爱卿经纶济世之才,今有社稷重任相托。
"
张居正闻言再拜:
"臣愿竭股肱之力,以报君恩。
"
"无需如此。
"陈星河摆手道,
"今虞朝已灭,其疆土大半归武。然打江山易,治江山难。”
“朕欲委爱卿总领虞地政务,安邦定国。”
张居正神情一肃:
"臣定当竭尽所能,不负圣望。
"
陈星河指尖轻点名册:
"随行属官,爱卿可自候补官员中遴选贤能。
"
"入虞地后当量才施用,首要恢复农桑,安定民心。
"
"臣明白。
"张居正拱手领命,脑海中已浮现治理方略。
他深知此任关系重大,不仅要速复民生,更要将新附疆土彻底融入武朝版图。
待张居正退下,陈星河凝视着案上疆域图又深深陷入沉思。
仅是消化虞朝疆土就需调用如此多能臣干吏,若他日武朝剑指整个荒州,乃至挥师北海彼岸的皇朝疆域,又该需要多少经世之才?
他微微眯眼,一个清晰的治国方略渐渐成形。
往后征战所得疆土,还是该以当地贤才为主理政,朝廷只需派遣心腹重臣坐镇要冲,如此方能以最小代价维系广袤疆域的稳定。
……
与此同时,虞朝覆灭的惊讯如野火燎原,瞬息传遍荒州诸国。
东境的大乾、大宁二朝尤感震恐。
如今虞使求援的国书墨迹未干,援兵尚未集结,偌大虞朝便已山河易主。
而最令两国君臣胆寒的,是武朝展现出的雷霆手段。
既能旬月间摧垮虞朝,自然也有荡平他国之能。
毕竟以大乾、大宁之国力,与虞朝不过伯仲之间。
而究其根源,皆因武朝坐拥至少十尊法相大能!
此等实力,足以横扫荒州。
如今,四境中,不仅东境两国惶惶不可终日,其余三境的王朝更是人人自危。
各方势力皆隐隐预感到。
荒州的天,怕是要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