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陈明昭。(1 / 2)
陈星河眸光微沉,指节不自觉地叩击着龙椅扶手。
“系统升级…”他在心中低语。
自得此机缘以来,这神秘存在素来只应答召唤和抽奖之事,今日却破天荒主动颁布任务。
“系统?”他又试探呼唤。
“叮!请宿主尽快完成封禅大典,系统即将进入升级休眠。”冰冷的机械音后,传来类似齿轮停转的奇异声响,继而归于沉寂。
陈星河眉峰微蹙。
他方才巡幸归来,连皇子的洗三礼都未及操办,便要筹备封禅大典?
但转念想起那气运金龙可护佑山河,陈星河又不禁有些意动起来。
思虑片刻后,他缓缓开口:“刘瑾。”
侍立殿角的刘瑾立刻碎步上前,紫袍下摆扫过金砖:“老奴在。”
“传丞相诸葛亮、太师刘伯温、阁臣霍光...”陈星河声音顿了顿,“还有张角国师,即刻进宫议事。”
“遵旨!”
不过盏茶工夫,众臣已齐聚御前。诸葛亮羽扇轻摇,霍光紫金冠下目光如炬。
最引人注目的是一身杏黄道袍的张角,九节杖上悬挂的铜铃随着步伐发出清脆声响,在肃穆的大殿中格外醒耳。
“参见陛下。”众臣齐声行礼。
陈星河抬手示意:“免礼。朕欲即刻举行封禅大典,铸就国运金龙,诸位以为如何?”
诸葛亮轻摇羽扇,率先出列:“陛下圣明。臣夜观星象,紫微垣大放异彩,正是铸就国运金龙的最佳时机。若能早日功成,不仅可护佑疆土,更能福泽万民。”
张角上前一步,九节杖上的铜铃无风自动:“臣近日推演,发现国运反哺之象已显。届时百姓寿数可增,武者破境有望,实乃千秋功德。”
霍光沉吟道:“只是封禅大典非同小可,需择吉日、备祭品、定仪程...”
“这些都不是问题。”陈星河打断道,“朕只问,最快何时可以启程前往昆仑?”
刘伯温从袖中取出早已备好的奏章:“回陛下,三日后便是黄道吉日。若即刻着手准备,当可如期启程。”
陈星河微微颔首。
眼前这些皆是青史留名的能臣,办事自然周全,倒也不必他过多叮嘱。
“有劳诸位爱卿了。”陈星河语气缓和了几分。
众臣连忙躬身:“此乃臣等分内之事。”
待众人退去筹备,殿内只余诸葛亮与张角二人。
陈星河目光在二人之间流转:“二位皆擅推演之术,不知可否为上界卜上一卦?”
诸葛亮羽扇微顿,摇头苦笑:“禀陛下,臣曾多次尝试,不过此界天道壁垒森严,推演之术难以逾越。”说着,意味深长地看向身旁的张角:“不过...张天师或许另有妙法。”
这话说得含蓄。
当年这位太平道首领以一册《太平要术》搅动风云,百万黄巾险些倾覆大汉江山。
虽最终功败垂成,但其通天之能,诸葛亮心知肚明。
张角手中九节杖轻颤,铜铃无风自动:“贫道虽能窥得一线天机,却也模糊不清。只知上界似有诸多王朝,皆如我朝这般凝聚国运...”
陈星河眉头微蹙。
上界竟也有国运王朝?强弱如何?
飞升至上界后,是否会对本国造成威胁?
但转念间,陈星河想起系统之力。
又想起雄霸那举手投足间山岳崩塌的威势,以及飞将军吕布法相二重,排山倒海的恐怖威能,心头顾虑顿消。
有此等强者坐镇,何惧上界之敌?
张角轻抚长须,九节杖上的铜铃发出悦耳清响:“陛下无需多虑。以我朝如今之势,纵使飞升上界,也当有一席之地。”
他顿了顿,眼中精光闪烁:“况且上界资源必然更为充沛,天材地宝想必数不胜数。若能得其资源,于我朝发展大有裨益。”
陈星河目光微动,缓缓颔首。
他飞升上界,本就是为了寻求更多资源。
此方世界资源有限,天材地宝更是稀少,若非靠着天武石碑这等逆天神器,又岂能在短短时间内培养出如此众多的宗师强者?
陈星河看向二人,目光深邃道:“爱卿所言极是。我武朝若要真正昌盛,确实不能困守此界。”
他话锋一转,语气转沉:“然当务之急,仍是铸就国运金龙。两位爱卿且先与天机子等道长商议筹备,昆仑封禅大典,还需仰仗二位主持大局。”
诸葛亮与张角对视一眼,齐齐躬身。诸葛亮手中羽扇轻合,郑重道:“臣必不负陛下所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