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赵云(2 / 2)
晨光初绽,皇极殿的琉璃瓦上露珠滚动,折射出七彩光芒。
御书房内,沉香氤氲,青烟在炉中盘旋升腾。
陈星河斜倚在龙椅上,双目微闭。
诸葛亮手执羽扇立于御阶之下,声音清朗:
“启禀陛下,各州府武道学宫皆已竣工,三十六座文明学府也已完备。如今正广纳天下学子。”
他羽扇轻摇,继续道:“各地观星台陆续完工,运河开凿与直道修筑进展神速。只是...”
“苦役折损甚巨。”
他展开手中奏报:“据各州府统计,女真部族苦役已折损过半;鲜卑、北蛮两族死者逾万;每日上报的死伤,不下千余...”
“且近月来,苦役暴动之事频发。虽皆已镇压,然臣以为,一味苛待终非长久之计…”
说罢,他躬身长揖:“臣请陛下明鉴。若能稍施恩惠,既可安抚其心,又能尽用其力。譬如...”
闻言,陈星河微微睁眼,漠然问道:“孔明有何良策?”
诸葛亮拱手正色道:“臣有三策。其一,可按工期设等次,凡苦役完成定额者,可减其刑期;其二,择其驯顺者充作监工,予其薄禄;其三,每月许其与家人相见一日,以安其心。”
殿外一阵春风掠过,卷起几片落花飘入御书房内。
陈星河凝视着案前摇晃的烛火,忽然问道:“若依此策,工期可会延误?”
“回陛下,”诸葛亮羽扇轻点,“以利驱之,反较鞭策更见成效。臣测算过,若行此策,不仅可减逃亡暴动之患,工期反可提前三成。”
陈星河目光渐深:“孔明所言有理。只是...”他忽然话锋一转,“那些女真、鲜卑奴隶,也配享此等待遇?”
诸葛亮从容应答道:“陛下明鉴。正因其是奴隶,更当因人施策。温顺者可稍施恩泽,桀骜者必严惩不贷。如此,既能瓦解其众志,又可昭示陛下宽仁之德。”
殿内一时寂静。
良久,陈星河终于开口:“准奏。”
“就依此策行事。但若有人胆敢借机生事...”
诸葛亮立即躬身:“臣必严惩不贷,绝不留情。”
随着君臣二人话音方落。
殿外,一阵细碎的脚步声响起。
刘瑾低眉顺眼地碎步入内,在御阶前躬身行礼:“启禀陛下,宫门外有位身着银甲白袍的将军求见...”
陈星河唇角微扬,眼中闪过一丝期待:“终于到了。”
他转向诸葛亮,意味深长地问道:“孔明不妨猜猜,来者何人?”
诸葛亮手中羽扇轻摇,沉吟道:“银甲白袍...莫非是薛将军?”忽又想起薛仁贵尚在北征途中,不由暗自摇头。
他目光微动,心中暗忖:莫非陛下又以无上神通,将史册中的英杰唤至此界?白袍银甲...一个身影在他心头浮现,却又按下不表。
“臣愚钝,实在猜不出来者何人。”诸葛亮执扇拱手,眼中闪过一丝探究之色。
陈星河嘴角含笑:“说起来,此人与爱卿可是故交。”
说罢对刘瑾轻挥袍袖:“宣。”
刘瑾躬身退出,不多时,殿外响起沉稳有力的脚步声,如战鼓闷雷,由远及近。
只见,一位英姿勃发的男子迈入殿中,银甲映日生辉,白袍无风自动。
那男子在御阶前单膝跪地,抱拳行礼道:“常山赵云,参见陛下!愿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身侧,诸葛亮手中羽扇
"啪
"地一声合拢,向来从容的面容此刻竟显出几分激动:“子龙?!”
赵云闻声转头,抱拳含笑:“孔明先生,别来无恙!”
诸葛亮快步上前,双手紧紧握住赵云的手臂。
恍惚间,前世长坂坡上那个意气风发的青年将军,与五丈原前那位白发苍苍的老将身影重叠在一起。
他声音微颤:“不想今生还能再见子龙英姿,更胜往昔!”
赵云朗声笑道:“先生风骨依旧,神采犹胜当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