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1章 终至美洲(1 / 2)
两人说笑之间提到了张献忠,此人自从在新纪五年被朱威所救之后,就留在了宁夏。
凭借圆滑的为人处事,倒是活的不错。
朱威本不想用他,也不想留他,因为此人在历史中反复无常,多次归顺朝廷又多次反复。
可是诸位不得不承认,张献忠这人,有能力,并且不是一般的能力,而是很有能力。
善于以走致敌,运用远程奔袭、声东击西的战法,于共和二年被紧急征调入军,带着五人奔袭百里,竟然绕过了沙皇的防御体系,越过了雪原,将沙皇俄国的指挥所端了。
消息传遍天下,让朱威都忍不住咋舌,这不就是第二个霍去病吗?
最后将这个案例收录演武堂,朱由检也是学过的。
后因功升任百户,而后因为扩军升为千户,现在则是宁夏前卫指挥使,刚好是李虎的顶头上司。
作为一个军中的后起之秀,张献忠表现出来的能力,让任何人都不能小觑。
朱由检在海事学院的时候,每年都会有实践课,共和四年就是去的宁夏,真真实实的看到了张献忠的厉害。
数千人的部队,他能指挥到每一个百户所,对战沙皇俄国最大的战果斩首六千,就是张献忠完成的,而自己的损失只有不到三十人。
这给朱由检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他才会说自己打不过张献忠。
李虎听了朱由检的话也没有意外,因为在他心中,张献忠就是第二个秦成。
若是放在以前的官场,凭借张献忠的圆滑,说不定会比秦成走的更远。
而秦成现在已经是五军都督府都督同知了,按照官职来说,比张之极胡厉还要高两级,张之极是兵部左侍郎,胡厉则是辽东都指挥使。
辽东之地看似已经安稳,可是别忘了那莽古尔泰带着女真残部躲进长白山中,胡厉坐镇辽东,正是为了斩草除根,同他一起去的,还有秦良玉的白杆军,天下山地作战劲旅之中,白杆军无人能出其右。
熊廷弼年纪大了,被调回京城,任兵部尚书,只不过现在处于半退休状态,基本不再掌权。
孙承宗也是一样的,原本为门下省主事,只不过年纪也大了,身体也不好,现在的许多事,已经交给宋应星开办了。
朱承退落幕后不再担任官职,朱缶为户部尚书。
魏国公病逝,其子徐文爵世袭,只不过不再担任南京守备,仅仅给了一个锦衣卫指挥佥事的虚职。
黔国公这些年一直通过暗卫等情报网在安南境内挑起对立,如今安南大乱,他们出发之前,黔国公率三万新军入安南平叛。
剩余的其他人,朱堂为飞天军都指挥使,郑芝龙为海军副总督,正总督则是朱慈烺了,这种一军之大权,废了朝廷半数财政造就的军队,只能让朱慈烺当总督才能堵住天下悠悠众口。
宋应星终于脱开身了,为礼部尚书兼任门下省章京,比以前处理一省之政务轻松了不少,现在也开始加快编写白话文的《天工开物》应当在这两年就能完成。
徐霞客也出山了,暂为户部主管天下图册绘制的舆地司郎中。
而朱威则是没有再加官职,还只是镇国公太子少傅,但是天下军权,除了孝陵卫之外,全都归他所有。
最让人意外的,则是魏忠贤,因为儒道西渡的缘故,朝廷将那些腐儒打包送到奥斯曼,在周琦寿终正寝之后,魏忠贤主动要求去往奥斯曼,名义上的官职是大明驻奥斯曼的大使,暗地里则是暗卫在奥斯曼的主事之人,这些年倒是传来不少有用的消息来。
而那些腐儒到了奥斯曼,简直是孙猴子入了蟠桃园了,各种的大道理,各种的圣人之言,将奥斯曼那些直肠子给哄的一愣一愣的。
并且说实在的,他们也确实办了不少实事儿,比如兴建学堂水利工程,重整官职让军政分离。
是实事儿,但是…不是好事儿,至少对于奥斯曼来说,不是好事儿,拿着大明的官职体系进行文武互制,那些地方权贵自然不会同意。
可是奥斯曼近卫军和皇室非要推行,因为符合他们的利益,这就导致奥斯曼帝国内部动乱不断,疯狂扩张的步伐陡然而止,开始急剧收缩。
借此机会,大明将势力范围扩张到了西域诸国,暗地之中扶持了不少势力。
加上通商倾销大明精美的商品,从奥斯曼和西域各国疯狂的收拢白银,贸易顺差更是达到了五千万两白银之多。
白银越多,那就越不值钱,那些原本的富户眼见资产不断缩水,也大都放弃了守着家业混吃等死的念头,纷纷掏钱入了实业之中。
比如修路收费,朝廷只修建各省之间的主要通道,其余的小路则是交给那些商人富户,他们可以换取税收减免和收过路费的好处。
再比如兴建阳光大棚,在如今小冰河时期,传统粮食再度减产,他们的阳光大棚能够稳定粮食产量,并且兴建大棚朝廷有部分补贴,这样不止稳定了粮食产量也是让很多百姓有了工作。
还有一些则是成立大大小小的作坊,凭借着朝廷给出的供应链上下游处理办法,各地的作坊层出不穷,现在百姓们讨论的不再是今年收成如何了,而是在哪家的作坊赚钱更多。
五年时间,很短很短的,可是大明从上到下都已经变了一波了,新事物很快被人们接受,沉迷老思想的人们越来越少了。
铁路的基建工作也已经开始,京城到北直隶的铁路年前已经通车,现在建设的是京城到辽东朝鲜,京城到山西陕西等地的大动线,准备在河南寻找一地,建设成贯穿东西南北的铁路大枢纽。
总而言之,而今的大明从上到下都是热闹的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