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 石起千层浪,龙头议援兵(二合一)(1 / 2)
听闻山西的战报来了,陈相下意识一笑,正欲顺着自己的看法笑着说上几句诸如【必是卫王吃瘪】【提前恭喜殿下】之类的话。
但久在官场的身为老狐狸的敏锐,还是让他瞧见了卢先生眉宇间那藏不住的凝重。
格登!
不会出什么变故了吧
他的面上微笑不改,但心头却已经悄然凝重起来。
这么一冷静之下,他也开始反思起来。
若是平日,以他的城府,断不会如一个官场雏儿一般,如此轻浮孟浪地大放厥词。
但如今为了迎合楚王,迎合这位最可能的新帝,他终究是有些用力过猛了。
人,一旦用力过猛,动作就容易变形,就少了那份挥洒得当的姿态,也少了进退自如的余地。
就在这位政事堂的相公因为卢先生眉宇间那点凝重而思绪万千时,楚王伸手接过了战报。
他缓缓将折好的信纸打开,目光扫过纸上的墨字,正准备用镇纸将其压平,眼神陡然一凛,面上不由露出难以置信的神情。
这一幕,瞧得一旁的陈相愈发惊讶,也愈发好奇。
过得半晌,楚王才缓缓恢复过来,将信纸递给了陈相,而后沉默而坐。
看似没有太多的反应,但熟悉他的卢先生,却从殿下连信纸都忘了压平的动作,和坐在椅子上侧着身子沉思的姿态,感受到了殿下此刻心头的不平静。
也不怪殿下,他刚看战报的时候,甚至都直接惊呼出声来了。
这上面的文字,对整个楚王系而言,无论如何都算不上是好消息。
陈相在看完之后,也觉得头疼。
不仅头疼卫王居然打得这么好;
更头疼自己方才安慰楚王无须担心的话还言犹在耳,当场就来了一次打脸,这着实让他堂堂政事堂相公的面子有点挂不住。
但方才既然惊醒了不要用力过猛的道理,他的心绪也平静了不少,微笑道:“卫王殿下的本事看来有些出乎我们的意料啊!”
楚王缓缓开口,“最让人惊讶的是取得如此战果,却只有那点战损,这就很了不起了。”
陈相闻言也点了点头,卫王领兵出征,对他们这帮楚王党来说最坏的结果就是卫王以一种碾压性的强势姿态,横扫了太行十八寨。
如此,便能很大程度地放大贼寇带来的军功。
从现在看,很有这个不良趋势。
扫荡了两个寨子,居然就死了十几个人。
那四舍五入一下,荡平太行十八寨只需要死一两百人
这是何等逆天的战功
让他都忍不住怀疑是卫王杀良冒功了。
但想来卫王也不至于如此愚蠢。
既然卫王不至于这般愚蠢,那就是他真的这般厉害了。
想到这儿,他饱含深意地看着楚王,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殿下,看来山西上下齐心,民心可用啊!”
楚王缓缓点头,眼中闪烁着思索的光芒。
待陈相又说了几句告辞离开之后,他便看向卢先生,“派人通知莫有智,言明督促之意,若他无能,本王换人主持山西之事。”
卢先生肃然领命,也明白此事重大,不敢有丝毫怠慢,立刻下去吩咐。
待房中再无旁人,楚王重新拿起那张信纸。
恢复了淡定的他,慢慢用镇纸将其捋平,细细看过上面的文字。
信上并未提及那个名字分毫,但他却从字里行间处处都瞧见了对方的身影。
这个人,似乎总能创造一些,让世人都觉得匪夷所思的奇迹,从而夺走所有人的光芒。
在江南如此,在周山如此,如今在山西亦是如此.
齐政啊齐政,你既负如此惊人之才,为何不入本王麾下,却要帮一个平庸之主;
你才情天纵,当有一展抱负之志,为何却不与本王合谋,反处处与本王过不去!
既然如此,本王需容不得你了!
他再度叫来卢先生,又正色吩咐了几句。
待一切安排妥当,他站在窗边,目光幽深地望向宫城的方向。
父皇,你看见这封战报,你会怎么想呢
或者说,你迟迟不下决心,不立太子,莫非就是在等着这样的事情
事实上,在楚王看到战报的一日之前,天德帝便已经从百骑司的渠道拿到了一封更详细的捷报。
看到捷报之后,天德帝那张苍老而疲惫的脸上,露出了难得的开怀之笑。
隋枫和童瑞站在一旁,自觉彻底明白了陛下的心意,不曾想天德帝的声音缓缓响起。
“勿要胡思乱想,朕乃是为了三晋之地黎民苍生而喜。”
天德帝的目光扫过两人的脸上,让两人心神一凛,既觉这句解释是欲盖弥彰,又拿不准万一是陛下真心提醒。
“先前朕还担心卫王年轻,隆冬行军,恐压不住一群骄兵悍将,无法令其全心出力,如今看来,有此一胜,军心民心皆可用矣!”
隋枫和童瑞齐齐躬身,“恭喜陛下。”
天德帝轻轻摆手,“如今只是开了个好头,若要言胜,为时尚早。”
二人连忙肃然点头,但这一次,心头却十分有把握地明白了陛下的话里有话。
“隋枫,山西那边,千万要盯紧了,安排好,不得出任何纰漏!”
“是!”
当众人离开,天德帝望向窗外,怔怔出神。
那有些浑浊的眼中,不知道在思索着些什么。
只有那只枯老的手,缓缓摩挲着一枚晶莹剔透的玉扳指。
在楚王拿到战报后不久,整个战报便在中京城悄然传开。
后宫之中,一道身影匆匆跑进了长宁宫。
“娘娘!娘娘!”
大呼小叫的声音,像是不讲规矩的顽童扔下的石头,炸开了长宁宫这一汪向来平宁安宁的幽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