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甘泉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仙侠修真 >敕勒歌:两魏英雄传 > 第133章 高洋:霸主登基

第133章 高洋:霸主登基(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公元550年,正月,邺城。

正月十八,高洋收到来自邺城的圣旨,他被正式任命为东魏的丞相、都督中外诸军事,爵位从太原公变成了齐郡王。

这其实只是补办个手续而已,因为现在高洋已经承接了高澄的全部军政地位,正式成为高氏集团的新核心、东魏政权的实际控制人。

高澄当年接班的时候已经二十七岁,高欢也明里暗里给他铺了很多年的路,但整个过程依然坎坷不断。外有侯景叛乱,内有权贵不服,皇帝元善见还时不时想挖地道搞事情,高澄花了很大力气才把各种事情都摆平。

对比起来,高洋今年只有二十四岁,他的这次上位既没有父兄铺路,也没有提前获得任何势力的支持,整个过程却异常干净利落,霸气十足。

高洋赶到晋阳之后,立刻通知文武勋贵们在德阳堂召开大会。此时大本营里的一帮老资格就已经知道了高澄遇刺的消息,他们在震惊之余,对回来接班的高洋也表现出了极大的不信任。在他们看来,高洋除了有高欢儿子这个身份之外,能力长相都一无是处,甚至连智力水平是不是正常都不好说。参会之前,大家都抱着看热闹的心理,想看看这个平日里说话都不利落的二少爷能玩出什么花儿来。有些人甚至还准备了不少刁钻的问题,等着高洋出洋相。

没想到会场上高洋跟突然变了个人一样,神彩英畅,思路敏捷,面对诸多前辈大佬们的质疑,不仅一点儿都没怯场,反倒见招拆招,应对如流。在他强大的气场压制下,很快没人再敢冒头唱反调了。高洋趁热打铁,系统阐述了自己对国内外各种军政大事的看法和计划,承诺只要大家支持他,跟着他一起拼搏努力,高氏集团的未来就会越来越好。

高洋的完美表现让参会的所有人深感折服。这帮人能力有限,也没有侯景那样的野心,只要能保住他们现在的利益,让谁当老大都一样。一场大会开完,高洋的领导地位就已经基本确认。

勋贵们虽然接受了这个结果,但新旧交替之际不趁机搞点儿小动作未免有点儿太可惜。这帮人最仇视的就是主抓反腐的崔暹和崔季舒,高澄在的时候一直护着不好动手,现在高洋想上位,正好可以把他俩作为交换条件。

在司马子如的带头下,众人纷纷向高洋告黑状,说我们支持你没问题,但崔暹和崔季舒一直以反腐的名义破坏内部团结,必须把这两个人处理掉以安众心。

高洋很清楚这帮老家伙们是在公报私仇,但现在自己刚上位,需要笼络人心,也只能先委屈一下这俩哥们了。他不忍心下杀手,一番讨价还价之后,崔暹和崔季舒被逮起来各抽了两百马鞭,发配到北境充军,也算是给足了勋贵们面子。

高氏集团内部的第二次权力交接就此平稳完成。从朝廷角度来看,高洋继承高澄原来的官职也很正常。

唯一的问题是,高澄死前是正经的齐王,食邑十五万户,而高洋现在只是个郡王,食邑只有一万户,差距有点儿大。

高洋很不爽,他觉得元善见太不识抬举,一个破爵位还当成宝,给得抠抠索索的。

元善见可能也觉察到了高洋的不满,于是很快又追加了一道圣旨,改封高洋为齐王,食邑十万户。

户数还是没有高澄多。

高洋更不爽了,心说元善见明显是把我当小朋友来哄,本来就没多少东西,还一点点儿给。算了,你再送啥我都不稀罕了,现在我只想要一样东西:

你的皇位。

掌权还不到半年,高洋就开始着手准备篡位。

高洋篡位的动机其实跟高澄很类似,他作为二代接班,虽然靠一时的表现暂时得到了大家的认同,但底气总不是很足,迫切需要通过改变身份来巩固自己的地位。

篡位是大事,里里外外要考虑的内容很多,千头万绪非常复杂。高澄当年生怕人心不附,耐着性子准备了很长时间,期间击退南梁和西魏的入侵、活捉萧渊明、劝降王思政,军功政绩都积累了一大堆,却始终没敢迈出最后一步。

高洋可不想像高澄那样慢悠悠地准备,他做事效率第一,磨磨蹭蹭浪费时间不是他的风格。

用抽丝理线的方法处理乱麻纯属浪费时间,虽然现在看起来问题一大堆,但只要我变成皇帝,那些问题都用不着我出手,自己就会消失。

高洋有这样的想法,他太守宋景业、散骑常侍徐之才、馆客王昙哲、长史张思进等人引经据典,从天象、图谶、梦理、童谣等各个角度诠释天下马上就要改朝换代,而且各种征兆统统都指向高洋,劝高洋顺天应人,早登大宝。

劝进的这帮人虽然折腾得很起劲,但都是些无足轻重小人物,而那些手握实权的军政大佬们基本都在冷眼旁观,没人主动站出来表态支持这件事。

大佬们都不支持的话,这事儿还真有点儿棘手。

高洋决定主动去做大家的工作,尽量争取更多的支持。

他的第一个说服对象,是他的生母娄昭君。

现在娄昭君在高氏集团里的地位相当于皇太后,威望非常高,跟那些创业元老们的关系也很好,如果能把她争取过来,再去说服其他人就容易多了。

高洋信心满满地去找老妈,没想到刚开口就被骂了个狗血淋头。娄昭君指着他的鼻子痛斥:“你小子也太狂了,这种事情都敢想?你爸你哥何等英雄,尚且不敢妄言天命,一辈子甘当臣子,你觉得自己比他们还强?”

高洋碰了一鼻子灰,郁闷坏了。连亲妈都不看好自己,这可咋整。他自己也有点儿泄气,决定亲自问问老天爷天命是不是真的在自己身上。

他采用了北方民族最常用的占卜方法,也就是手铸金人。

手铸金人的习俗源于匈奴,到了北魏一朝已经成为定制。但凡有国家大事,比如册立皇后,或者确定皇位继承人的时候,都会让当事人亲手铸造自己的金人像,看看是否得到上天的支持。当年尔朱荣就是因为手铸金人好几次都不成功,最终没敢篡位。

没想到高洋运气极好,写模铸造一次成功。

高洋大喜,赶紧把金人拿给表哥段韶看。

段韶还有点儿半信半疑。

高洋说天命就摆在眼前,你还怀疑个啥。要不你拿着这个金人去找斛律金,看看他啥态度。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