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6章 你们村儿还有知青?(1 / 2)
“啊?”
方平安一脸的莫名其妙,说实话他没有知青点这个概念的。
因为在城里的时候,安排到平安新村的几名知青,档案都是归王主任那边街道办直接管理的。
这个年头,到是有那种如某个团级农场,在某个市里有块地皮,建个办事处,招待所什么的,再弄个内部作坊自给自足改善生活,是可行的。
当然,只有团级及其以上的单位才有这个政策,然后可以聘用一些当地要下乡的知青,在他们办事处招待所当个临时工,效益好的话,每年还有几个正式工的名额,农场下乡是给发工资的。
这样一来小年轻就可以留在城里上山下乡了,这种情况不是没有,但这种机会可遇不可求,非常难得。
而本地小集体或者国企,是不能够聘用下乡知青的,要招知青只能到。方平安之前在南锣鼓巷建新村接收知青,那是蝎子粑粑独一份,也算是钻了政策的空子。
而刘光天等人的档案现在还在新村的“档案室”里,都被方平安放到空间里去,跟各种文件批文什么的放在一起,绝对安全。
而刚下乡的时候,崔村公社没有时间去管他们,大家伙也没有这个意思,所以一来二去的都给忘了。
毕竟新村的知青,完全不需要去知青办领物资与生活用品,工分都是新村自己记录单独核算,而且工分的价格与公社也不一样,另外即便是要回城,方平安这边就有指标,压根不需要知青办那边审核批准,都是方平安的个人资源。
所以大家都没有当回事。
毕竟说是“上山下乡”好几年,可从来也没有接触过知青办啊?
今天刘光天这么一提,方平安倒是想了起来,搬迁来之前王主任把相关的知青介绍信都给他了,但一来就着急忙慌的开始建设仓库综合楼,然后是开荒,更主要的是大家伙从来没有为粮食与物资操过心,也不会向上级部门伸手……
综合下来,都给忘了。
方平安挠了挠头,这是他的错。
新村搬迁来以后,很多事情都得跟公社并轨,村子自给自足是没有问题,但相关政策和规定他也得遵守啊。
新村不是“法外之地”!即便是想做世外桃源,很多事情也得让公社面子上过得去是吧。
毕竟现在可是“政社合一”啊。
于是招呼了一下,方平安带着杨晓蜜、热巴、刘光天、大头、虎子5人一起出门,准备去公社那边把知青的事情给办了,顺带看看逛逛去。
而裴建军、鲁东、卫东、樊爱军也嚷嚷着要跟过去看看。他们本就是农村户口,所以当年需要精简返乡,现在已经落户平安新村了,不算是知青。但他们在大杨山那边的养殖厂生活工作过4年,对于崔家公社还比较熟,送鸡鸭的时候来过几次。因为养殖厂离得最近的是兴寿公社,第二就是崔村公社。
方平安无所谓了,5只羊也是赶,9只羊也是赶,那就一起去呗。
他顺带还有些事情要找崔书记“汇报”“咨询”一下,有些事情必须先得跟公社报备,不然就是犯错误。
咱做什么事情必须合理合法是吧,毕竟身处这个年代。
顺带让裴建军他们去统计一下,其他村民还需要“代购”什么生活物资,让他们集中起来写个条子,一起去公社那边先买回来,村里先垫资,回来再多退少补。
以后这条路线,可以逐渐交给裴建军他们几个小年轻。
所以裴建军开一辆嘎斯-51,刘光天在驾驶室里手把手教着他,这段路也就10里左右,公社坐落在东崔村,刚好这段路让裴建军练练手。大头虎子,鲁东、卫东、樊爱军都坐在后车斗里,倒也乐呵。
而方平安则是开着他的宝马——宝驴,乌拉尔三侉子,风风火火的在牵头带路。
身后坐着大雷杨晓蜜,旁边车斗里坐着热巴,就连阿吉都跟上来凑热闹。
半个小时大家伙才来到了东崔村,崔村公社。
这一路上,可把周围村子的村民们给羡慕的不要不要的。
公社有2辆拖拉机,3辆自行车,2辆牛车,而公社治下的15个村子里,能凑出一辆自行车的村子,不到5个。这年头大部分村子出行主要靠牛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