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 送给戴老板的“土特产”(2 / 2)
……
小伍怼他:“你家这么牛逼、你爹这么牛逼,这一道上你怎么过得跟地老鼠一样?
是啊,要不是江河他们,他早哏屁了。
小伍子的一顿怼,把这小子整了个烧鸡大窝脖。
不过,到了宝鸡,李家确实够气派。
陇海铁路汽笛未响之前,李文章的\"万通盐号\"旗幡已插遍八百里秦川。渭河十八渡口独占其十一,货栈青砖墙缝里嵌着的盐晶,足够给陕军每人发三斤腌菜过冬。比利时工程师测绘河道时惊叹:\"李家的船队若是首尾相连,能从潼关排到嘉峪关!\"
李家大院选址渭河\"龙回头\"弯道,整座宅基是用前清甘肃藩库的镇库青砖垒成。三丈高的门楼雕着《盐铁论》典故,守门石狮眼珠竟是俄国十月革命时流亡贵族抵押的波罗的海琥珀。
前院铺着汉中运来的黑白双色鹅卵石,暗合太极八卦阵,专克土匪绑票的\"黑云压城局\";中庭立十二根金丝楠木柱,每根柱心灌着百斤青盐,既防虫蛀又显\"盐通天下\"的霸气;后宅水榭下埋六口景德镇龙缸,存着从自流井运来的卤水,遇匪患可顷刻化宅为盐堡。
虽称不上“富可敌省”,但家里有钱却是铁打的事实。
1934年陕省财政厅密档记载:
李家货栈年吞吐量=全陕三成棉纱+五成钨砂+七成烟土,护院队装备德制毛瑟枪44支……
一进宝鸡城,江河就准备打发扈从的两个排转头回去,“李二代”却不同意:“干堪呢,都到家门口了,怎么能不让弟兄们进家!走,进家门吃口面,我再给弟兄们一人五块银洋的盘川。”
小伍子和江河相互对视一眼,笑了笑,都没吱声。
这个草包要在家人面前显示他长成色了。
队伍到了李家宅门前,把看家护院的吓得不行。
动手吧,人家是正经的军队,真打起来自己这些草头军根本不是对手,不动手吧眼看队伍在宅门前停下了。
护院的一边往里面报,一边开始一级戒备。
“怕个球,是本少爷回来了。”从帘子里看到护院们惊慌失措的样的子,“李二代”这才大模大样从驮车里出来,“弟兄们都进家去,歇歇脚、喝口茶水,感谢大家一路辛苦送我回来。”
带队的团长看向江河。
江河给了他一个眼神:给这小子一点面子,配合他表演一下。
团长跳下马:全体都有,下马!
卫队齐刷刷跳下来,马鞋踏得地面踏踏之响。
护院头子看到“李二代”这才回过了神:原来是家里那个不成器的大少爷回来了。
老爷可以不喜欢,因为那是他爹,有血脉压制,自己一个下人还得赶忙上前巴结:“哟,原来是大少爷,您这不年不节的怎么回来了?”
“老柴,瞧你这话说的,这是我家,我啥时候回来还得拘着日子!这些兵都是护送我回来的,这是你们大少奶奶,这是我的两个兄弟,都是大人物,赶紧招呼伙房做饭,这一队弟兄把我送回来,总不能让人家空着肚子回去吧。”
管家听他说的蝎里巴虎的,有心不听这个不讨老爷喜欢的少爷的话,可看到一队兵威赫赫,那阵势可比家里的护院精神多了,实在是搞不明拖拖拉白草包大少爷这次是什么来头,就命人通知伙房
“李哥,给弟兄做饭,用东灶还是西灶呢?”小伍子故意逗他,声音不大不小来了一句。
“俅,当然是东灶了!”又冲管家嚷:“那个谁,开东灶的火啊!我这帮弟兄可不是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