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甘泉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小说 >我用AI穿越历史之从洪荒到现代 > 第251章 苏秦合纵(一)

第251章 苏秦合纵(一)(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苏秦出生于一个以务农为生的普通家庭。在农耕为本的社会里,耕种土地、维持生计是大多数家庭的主旋律,苏秦一家亦是如此。从小,苏秦便在田间地头长大,看着父兄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然而,他心中却怀揣着与农耕生活截然不同的梦想。

早年,怀揣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苏秦告别了熟悉的家乡,踏上了前往齐国求学的艰难旅程。在齐国,他拜在了学识渊博、声名远扬的鬼谷子门下。

鬼谷子是一位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精通兵法、谋略,桃李满天下。与苏秦一同拜入师门的还有张仪,二人从此开启了在鬼谷子门下潜心学习兵法、谋略的求学生涯。

在鬼谷子悉心的教导下,苏秦与张仪如饥似渴地汲取着知识的养分。时光匆匆,数年一晃而过,学成之后的苏秦,满怀着对未来的信心,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外出游历的道路。他本以为凭借着自己所学的满腹经纶,定能在各国的政治舞台上大展拳脚,实现自己的抱负。然而,现实却给了他沉重的一击。

游历多年,苏秦四处碰壁,始终未能得到施展才华的机会。他的身上逐渐失去了出发时的意气风发,变得穷困潦倒。当他狼狈而归回到家中时,家人的态度让他深受打击。家人都私下里讥笑他,认为他不务正业,不从事生产劳作,却整天追逐口舌之利,舍本逐末。父亲的叹息、母亲的无奈、兄嫂的嘲笑,如同一把把利刃,刺痛着苏秦的心。他满心羞愧,自觉无颜面对家人。

但苏秦并未就此一蹶不振,内心的羞愧反而化作了他前进的动力。他决定闭门不出,将自己关在屋子里,翻遍家中所藏之书,希望能从中找到成功的秘诀。在无数个日夜的苦思冥想中,他不禁感叹:“从师受教,埋头攻读,却不能换来荣华富贵,读再多书又有什么用呢。”就在他迷茫之际,偶然间找到了《周书阴符》这本书。苏秦如获至宝,从此伏案钻研,日夜不辍。

时光荏苒,一年的时间转瞬即逝。在这一年的钻研中,苏秦废寝忘食,苦苦思索。终于,他揣摩出了合纵连横之术。他坚信,凭此术定能游说当世君王,实现自己的抱负。

苏秦首先将目标锁定在了洛阳,准备求见周显王。然而,周显王周围的大臣一向了解苏秦的为人,都对他嗤之以鼻,瞧不起他。这些大臣在周显王身边多年,深得信任,他们的话语对周显王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此,周显王对苏秦并不信任,苏秦此次洛阳之行无功而返。

初次的失败并未让苏秦气馁,他西行至秦国。此时,秦孝公已死,秦惠王继位。苏秦认为秦国国力强盛,若能说服秦惠王兼并列国,称帝而治,必定能成就一番大业。他满怀信心地向秦惠王阐述自己的主张,希望秦惠王能采纳他的建议。然而,秦惠王认为当下时机并不成熟,而且秦国刚刚处死商鞅,对说客心存厌恶,便未采纳苏秦的建议。苏秦无奈,只能离开秦国。

离开秦国后,苏秦向东到达赵国。当时赵肃侯任命其弟赵成为国相,封为奉阳君。而这位奉阳君并不喜欢苏秦,苏秦在赵国的游说之路再次受阻。

燕文公二十八年(公元前334年),苏秦到了燕国。在燕国,他并未能立即见到燕文侯,等待一年多之后,才终于获得了面见燕文侯的机会。

苏秦见到燕文侯后,开始施展他的游说之术。他先从地理位置上分析了燕国与赵国的相依之势,指出燕国与赵国相邻,两国唇齿相依。接着,他大胆地批评了燕国一直以来的战略错误:燕国一直担忧千里之外的秦国,却忽略了就在百里之内的赵国。一旦赵国出现问题,燕国必然首当其冲受到威胁。最后,苏秦建议燕文侯合纵赵国,与赵国结为一体。燕文侯听了苏秦的分析,认为苏秦之议很有道理。他允诺苏秦:“如果能以合纵之计维持燕国安定,愿举国相报。”为了支持苏秦游说各国,燕国资助他车马金帛,让他前去游说赵国。

苏秦第二次来到赵国时,奉阳君赵成已死。他直接向赵肃侯游说,提出了六国联合起来抵抗秦国的主张。

苏秦详细分析了赵国和其他诸侯国的关系,特别指出了赵对韩魏的战略相依关系。他指出,如果六国能够联合起来,共同对抗秦国,那么韩、魏、齐、楚、燕、赵六国将浑然一体。如此一来,秦国必定不敢从函谷关出兵侵犯赵国,赵国的霸主事业也就能够成功。

赵肃侯被苏秦的宏图大志和精辟分析所打动,采纳了他的“合纵”主张,并且资助他去游说各诸侯国加盟,以订立合纵盟约。

就在苏秦为合纵盟约积极奔走之时,秦惠王派犀首攻打魏国,生擒了魏将龙贾,攻克了魏国的雕阴,并打算挥师向东挺进。苏秦担心秦国的部队打到赵国,盟约还没结缔就遭到破坏。于是,他决定想出一个办法来维护这刚刚萌芽的联盟。

苏秦派人去悄悄劝说张仪来投奔他。张仪到来后,苏秦却故意不理不睬,并当众羞辱他,最后还打发他离开。张仪觉得又羞又气,想到各国诸侯中只有秦国才能威胁赵国,于是便前往秦国。苏秦暗中派人资助张仪到达秦国,并且帮助他见到了秦惠王。

秦惠文君十年(前328年),秦惠王用张仪为客卿,与他共商攻打各国诸侯的大计。这时,帮助张仪的人才说出是苏秦故意激怒他,为的是张仪今后有更好的发展。张仪得知真相后,感叹自己没有苏秦高明,并许诺在苏秦当权时不攻打赵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