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章 万物更新(全书完)(1 / 2)
第441章万物更新(全书完)
相比起,西奈半岛的战事,在耶路撒冷城即將举办的会议,显然更引人注目。
开会,是基督教不可不尝的特色,可以说,正是开会,见证了基督教的分裂与成长。
没有开会就没有一切。
除去平日里教区的开小会,真正影响基督教格局的,还是那些大公会议。
承认哪些大公会议,又或者乾脆都不承认,在13世纪,是区分其所从属教派最简单的方式。
拿卡利斯特拉图斯大主教带领的西奈自治教会来说,他们就只承认前七次的大公会议。
即便第八次大公会议,是在君士坦丁堡举办的第四次大公会议,天主教和东正教一同举行。
作为东正教分支的西奈自治教会,也不承认那一次的正確性。
按照次数来分类,所有承认前四次的,被称为迦克墩教会(包括天主教、新教、东正教)。
只承认前七次的一般是东正教。
只承认前三次的,是东方正统教会(代表为科普特正教)。
只承认前两次的,是东方亚述教会(代表为聂斯脱里派教会)。
一次都不承认的,叫阿里乌斯派(洪天王的很多想法,更靠近这个流派)。
现如今,盖里斯集结中东地区,连带著小亚细亚半岛的各个世俗力量,连带著教会重开大会,就不免有些要共襄盛举的意味。
当然,从歷史角度来说,这一次会议究竟算不算大公会议,得看百年后的盖棺定论。
而各个基督教支派是否承认,又各有一套自己的標准。
拿天主教来说,作为自认为举行过最多大公会议的支派,在他们看来,在什么地方召开,是否是由皇帝召开,並不重要。
重要的是要有教皇背书。
与之相对应的,便是东正教。
东正教的大公会议,需要得到全体教会的共同参与,才被视为合法。
而东正教会之间,又往往是以平级角色存在,並不存在一个类似教宗的绝对权威,因此,反倒是需要依託於世俗的至上权柄,才能够给予大公会议足够的合法性。
对於鼎盛时期的罗马帝国,又或者再征服成功东罗马帝国都能做到。
但、现如今,君士坦丁堡都已经沦陷。
按道理来说,应该不会再出现东正教的大公会议才对。
可盖里斯终究是规格外的存在。
当下的局势在於,对中东、近东,又或者那些朝圣者们而言,一切见证过盖里斯奇蹟的人,都不得不面临的一个问题。
新的先知,出现了吗
这个问题,要比过去的所有教义问题,都要命。
新的先知,意味著新的启示,意味著过往在歷史中被传承谬误的问题,將会得到新的解答。
当然,盖里斯宣称自己是耶穌的肉身,是穆罕默德之前的先知,並非是新千年才诞生。
这种宣称的目的,比较好的给了许多穆斯林一个解释,避免穆斯林群体因为过於强硬的转变,而拒绝盖里斯。
回到“新”先知的问题上。
在一个新先知出现的当下,除去以歷史上宗教区分人群外,又多了一条新標准——你是否承认“盖里斯”。
如果承认盖里斯,那么不论原先是信基督的、又或者伊斯兰、乃至於犹太人。
他们都在实质上成为了“第四教”的一份子。
这一次的会议,与其说是东正教大公会议的传承,是东正教潜在的第八次大公会议。
倒不如说是第四教的第一次大公会议。
……
大会举办的地点,被选为了阿克萨清真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