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1章 司隶诡局(四十三)(1 / 2)
户部、吏部、工部、兵部、典军府。
短短六个字,按死了五个重要署衙,横扫了王弋大半个朝堂,若是真的较真追查,整个朝堂都要受到牵连,无论文武。
查?还是不查?
王弋好言安抚好水火都尉,转身回了营帐,从一叠文书的最下层抽出来一份,打开后细细阅读了起来。
这是一份明镜司的奏报,注意到叛军粮草问题的人不止有田丰,明镜司也注意到了,并且比田丰查得更早,查得更深。
“冯才。就从你开始吧,让孤看看你到底多喜欢财?”王弋合上文书,吩咐,“来人,将此消息传给左军,让关于长调拨五百士卒交给田元皓,命田元皓立即启程成皋,清查冯才家产以及是否与邺城有联系。”
“喏。”护卫接过文书,转身离去。
不多时,一只鹰隼腾空而起,消失在茫茫夜色之中。
田丰接到消息后不敢迟疑,率人一路疾驰,不到十日便赶到成皋城下,叫了开虎牢关大门。(虎牢关是成皋,不是平舆,平舆他娘的在豫州,之前好像写错了好多,对不起,对不起……我错了,在这里给诸位抱拳了。)
“田尚书一路辛苦,下官已备好饭食饮水,请随下官这边走。”一位相貌英俊,身形伟岸的中年人行了一礼,当先在前带路。
田丰跳下战马,跟在此人身后,不着痕迹地打量了此人一番。
端正的官帽,整洁的官服,腰间悬着一块品相还算不错的玉牌以及一柄古朴的佩剑,看起来并不像是一个喜好奢华的人,但此人却是王弋点名要查的对象——成皋县令冯才。
“冯县令,听说你是司隶本地人?”没走几步,田丰挑起个话头,问,“你对司隶周边的情况一定很熟悉吧?特别是洛阳。”
“田尚书说笑了,冯某并非司隶人氏,您说的司隶冯氏应该是冯芳他们家吧?冯芳是袁氏门生,曾被举荐为校尉,其女听说生得国色天香,被袁术纳做妾室。
下官是并州上党人,并非出自司隶冯氏。”
“哦?上党冯氏?那可是上党有名的豪族啊。冯县令怎么一直在司隶就职,没想过回乡吗?而且听冯县令的口音,不像是并州人啊?”田丰问着问着,忽然一拍大腿道,“查案查得心智都乱了,见到谁都想问两句,冯县令莫要放在心上。唉……”
冯才闻言笑了笑说:“想必是田尚书一路辛劳过度所至,国有田尚书,安能不兴?
冯某年少时曾来司隶游学多年,返乡后刚好又遇到丁原起兵,便随了丁原。后来短暂跟随过吕布,吕布入侵幽州时冯某便辞官回家了。直到殿下光复并州,冯某受乡党举荐在梁刺史府中任职,后又被梁刺史举荐,出任成皋县令。
当时成皋还是高顺高将军镇守,冯某和他也算是半个老乡。”
“冯县令人脉不俗啊!高将军如今虽不在军中,但却在典军府出任要职,若他日殿下组建新军,领兵之人必是高顺将军。”
“田尚书与高将军相熟?”
“不熟。高顺将军为人刚正,少与他人相交,本官只是知道高将军而已。在邺城为官,谁都要认识才好。不过以冯县令和高将军的交情,日后转入军中岂不是更好?”
“多谢田尚书关爱,尚书指点,下官铭记于心。只是下官与高将军也不熟识,您也说了,高将军为人刚正,怎能因私利坏了大义?而且官员调度皆要遵循殿下旨意,我等身为殿下犬马,自然要像田尚书这般供殿下驱策。”
“哈哈哈……”田丰大笑两声,也不知是高兴还是什么,忽然话锋一转,说:“去岁殿下曾想要在并州设立牛马市,冯县令可曾听过?”
“冯某宗族在上党也算小有名望,如此重要的事,下官自然听说过一二。”
“冯县令觉得此事能成吗?”
“田尚书勿怪,冯某觉得此事能成与否,皆在殿下心意,下官区区一介县令,何德何能过问此事?”
“冯县令,话若如此说可就没意思了。”田丰的脸色忽然一沉,说道,“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冯县令既然选择为殿下分忧,就要有该有的态度。冯氏乃是上党豪族之中的翘楚,莫不是不愿为殿下出一份力?”
“田尚书莫要生气,且容下官一一道来其中关键。”冯才转头行了一礼,无奈道,“食君之禄忠君之事乃是为官的本分,冯某自然不敢怠慢,殿下若有所需,冯氏自当鼎力相助。
只是冯某区区一县县令,若说成皋政策、地方民生,冯某倒是可以倒背如流,还能给出一些自己的见解。可若说谈论朝政……冯某莫说知其一二了,了解半分已是多,怎敢妄自谈论?
若能为下官详解其中奥妙,下官倒是能说些愚见,已做查漏补缺之用。”
田丰也是个爽快人,听完后立即道歉:“原来如此,倒是本官有些急功近利了,此乃本官之错,还望冯县令勿怪。”
“不不不,尚书也是一心为殿下分忧而已,岂能说错?我等所思所想皆是为殿下分忧,只是田尚书想要快些为殿下解忧而已。”
“哈哈哈……冯县令说的对,我等皆是为殿下解忧而已。冯县令,你再说说,你觉得此事能成吗?”
“田尚书,下官……”
“冯县令,本官知道你了解不多,但本官就想知道了解不多之人是如何想的。”
“这……”冯才看了一眼身后肃穆的士卒,低声问,“敢问田尚书,您此行要去何处?”
“青州。”
“青州?”冯才心中一惊,知王弋定是心意已决,便说道,“下官以为牛马市乃是万世之功,一旦通商,便可连通东、北。并州少地,多牛马,不仅牛马可以入青州耕种,百姓也可以入青州定居,以充实青州人口。”
“只有这些吗?”
“当然不是。下官所说都是好的一面,可凡事有利,必定有弊。人口迁徙必定会导致社会混乱,冲突四起,治安恶劣。可若官府禁止,所去青州之人定是胆大妄为之辈,治安会更加混乱,甚至可能……导致民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