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越人语(1 / 2)
蒋宏伟的身份经过审核,就被编入大将军衙署”的人。大部分是楚人,蒋宏伟这个齐人在其中,多多少少有点特别。
楚人的言语,对秦人来说,也有一定的困难。越人语转译成楚语,楚语再转成秦言,这损失就大了。
负责整理通译的官员很头疼。
负责这件事的人是审食其。
在刘邦麾下,审食其怎样也排不上名次——既没有赫赫战功,也没有定计策划的能力,他唯一的作用就是给皇后吕雉做秘书,经常跑腿打杂。
不过高级的跑腿,总也是长了很多见识,又因为这个审食其能力一般,所以也实在没干出来什么天怒人怨的事情,在战后处理上,审食其就被放过一马,第一批送到国史馆。
送到国史馆,又因为审食其确实也没参与过什么重大的事件,翻来覆去能写的也不过是《我和吕皇后一起坐牢的日子》、《我给吕皇后做舍人》、《我在吕皇后身边的日子》这样琐碎的内容,所以早一步就被摘出来。这次蒙恬要人,朝廷甚至都没对审食其进行审查,直接就给踢到了蒙恬军中。
蒙恬也是苦笑,所以两次会议之后,就把这个通译馆的工作交给了审食其——这东西做不出什么大成就,可也惹不出什么祸。
审食其倒也还算专业对口,毕竟出身于泗水郡的沛县,之前和吕皇后一起在楚营待过好长时间,又到长安在街头跑来跑去,这一来二去,泗水、楚地、秦地的口音都还搞得定,倒是能和这些楚人打交道,就只是,越语……完全没法听懂。
从衡山郡一直到南郡,在边境上,韩信留下的那些从事地方剿匪的小股部队,也捕捉了一些被当地人称为是“野人”的越人。现在也关押在文化署的一处监牢,审食其发现,即便这些越人自己的语言都难以沟通,东面的越人根本听不懂西面的越人在说什么!
大将军要部队南下之前,设法让士兵能掌握百十个词,能够和越人沟通,这怎么弄?
简单的一个词:吃饭,在这些越人嘴巴里,就有七乏、甲蹦、识返、金豪、金蒿、?恩工等等不同的说法。所谓和越人沟通,是不是说要和所有这些不同的人进行沟通?这就要掌握几百个上千个不同的发音……
“把这些越人,和这些通译,按照发现的地点,给他们配对。让一个通译看管一两个越人,和他们聊天,能听懂多少都现场记录下来。”审食其说。如何坐牢,审食其是有经验的。
就分成很多个组,每个组包含一个通译,两三名越人,一个来自长城大学文法系的学生,共同形成一个观察小组。
学生每天要做的事情,就是把这些人的对话,用秦音标注,记录下来。
对学生来说,这件事难度不大,张村的学校早早就教授了拼音标注的方式,不管你是什么语言,学生都可以快速找到对应的表音——能准确发出声音来,只是不能保证是什么意思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