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甘泉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小说 >大明:双崇祯对比,朱元璋看哭了 > 第475章 一场关于鞋履的全民革新

第475章 一场关于鞋履的全民革新(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报——!”传令兵浑身是雪地冲进足安监,“将军说,普通踏云履在沙地上行走易陷,且铁钉在冰面打滑,恳请速速改良!”】

【老鞋匠周福海眉头紧皱:“沙地要轻便,冰面需防滑,这可如何是好?”】

【西洋传教士利玛窦转动着地球仪,突然拍手:“有了!在鞋底加装可拆卸的‘冰爪’和‘浮沙板’!就像船换帆,根据地形切换!”】

【工匠们连夜赶制,将铁片弯成锯齿状作冰爪,竹板加宽成扇形作浮沙板。当改良后的“边塞履”送到前线,士兵们在冰面上疾跑如飞,沙地上行走也稳如泰山。总兵大喜,当即下令:“全军换装,再备千双送与友邦!”】

【这场鞋履革新甚至改变了市井谋生方式。】

【“旧鞋换新!补鞋兼改样式咯!”长安街上,少年阿虎推着小车吆喝。车上摆满彩色皮料、铜铃铛、夜光石,能把普通布鞋改成时兴的踏云履。】

【“小哥,能把我这旧鞋改成‘步步生香’款吗?”一位书生凑过来。阿虎麻利地拆开鞋底,嵌入香料盒:“客官要茉莉香还是檀香?再给您鞋头绣朵青莲!”】

【围观的百姓啧啧称奇,有人笑道:“以前破鞋只能扔,现在改改比新鞋还俊!”】

【然而,火爆的市场也滋生了乱象。】

【“这黑心商贩卖的‘假踏云履’,鞋底铁钉三天就掉!”市集上,几个脚夫围着摊位争吵。劣质鞋一沾水,浸蜡麻布瞬间开裂,露出里面发霉的稻草。】

【足安监紧急出台新规:所有鞋履需加盖官方“足安印”,工坊需公示用料与制作流程。周福海带着学徒们四处巡查,见到偷工减料者,当场砸毁模具:“坏了鞋匠的名声,比踩烂十双好鞋还可恨!”】

【革新的浪潮还涌向了更意想不到的领域。】

【“师傅,戏台子上翻跟头总打滑,能不能做双‘抓地靴’?”戏班武生找到阿柱。】

【阿柱在鞋底刻出龙鳞状凹槽,又用牛皮加固鞋帮。武生踩着新鞋腾空跃起,稳稳落地,激动得直拍大腿:“好!这下耍起花枪,再也不怕崴脚!”】

【消息传开,杂技艺人、镖师、甚至街头卖艺的都来定制专用鞋,阿柱的工坊门口整日排着长队。】

【深宫之中,朱由检看着各地送来的革新样品,忽而想起幼时在民间蹚水弄湿鞋袜的狼狈。】

【“来福,”他摩挲着一双孩童款的虎头踏云履,“传旨下去,给天下贫苦孩童每人发两双过冬鞋。再设‘童履巧思奖’,看谁能做出又暖又耐穿的小鞋。”】

【半年后,“童履大赛”的获奖作品令人眼前一亮:猎户之女设计的“熊爪棉鞋”,鞋底仿照兽爪形状,雪地行走不易摔倒;农家小子发明的“可生长鞋”,鞋头能抽出夹层,孩子脚长了也能穿。】

【当这些带着体温的巧思之作送往各地,朱由检站在宫墙之上,望着京城街巷里奔跑的孩童——他们脚下的鞋子或绣着牡丹,或镶着铁掌,或散发清香,却都实实在在地踏在了干爽的道路上。这场始于“足下”的变革,正如同春雨般,润物无声地滋养着大明的每一寸土地。】

……

洪武位面

朱元璋拿着士兵磨损严重的布靴,语气温和却透着忧虑:\"徐达,将士们南征北战,鞋子总这么容易坏可不行。刘伯温,你熟悉典籍,可有好法子?\"刘伯温翻看着《齐民要术》,沉思道:\"书中记载用动物筋线缝制鞋底,或许能更耐磨。臣建议设立制鞋工坊,统一制作标准。\"

徐达拿起靴子仔细查看:\"末将觉得可参考马鞍的鞣皮工艺,让皮革更坚韧。再在鞋底加层毛毡,行军时也能暖和些。\"常遇春笑着补充:\"要不做成可拆卸鞋底?坏了随时能换,省得总费材料。\"朱元璋点头:\"就这么办,先给先锋营试点,好用了再推广。\"

永乐位面

朱棣把玩着西洋进贡的软底便鞋,对郑和说:\"你屡次出海,见过不少异国好物,可有适合长途航行的鞋履?\"郑和展开手记:\"陛下,臣在波斯见过用骆驼皮制作的靴子,防水又耐穿。若结合我朝的编鞋工艺,或许能有新突破。\"

解缙在旁提议:\"臣以为可在鞋帮绣上星象图,既美观又能辅助航海辨识方向。\"姚广孝则建议:\"制鞋用料当节俭,可用旧船帆改造,也算物尽其用。\"朱棣欣然道:\"即刻让工部研制,命名为'宝船履',出海船队每人配两双。\"

宣德位面

朱瞻基看着自己被露水浸湿的绣鞋,有些无奈地对杨士奇说:\"每次赏玩蛐蛐,鞋子总要弄脏弄湿,能不能做些更实用的?\"杨士奇思索道:\"民间有用桐油浸布防水的法子,或许能用于制鞋。\"

于谦进言道:\"臣在地方时,见百姓用稻草编织'防滑鞋',雨天行路不易摔倒,值得借鉴。\"杨溥补充:\"若能批量生产,可降低成本,让更多人受益。\"朱瞻基笑着说:\"好!设立'巧鞋奖',鼓励匠人创新,朕要看看能变出什么新花样。\"

嘉靖位面

朱厚熜手持道观道士送来的云头履,询问严嵩:\"这鞋虽精美,但不够轻便,你可有什么想法?\"严嵩恭敬道:\"陛下圣明,臣听闻龙虎山道士善用草药制鞋,据说有养生功效。\"

戚继光从边关送来战报:\"末将发现羊毛毡靴在寒地保暖效果极佳,建议推广到北方驻军。\"胡宗宪则呈上沿海渔民的胶底鞋:\"此鞋在湿滑甲板行走自如,适合水师使用。\"朱厚熜点头:\"融合各方所长,务必造出实用好鞋。\"

隆庆位面

朱载坖看着市集上款式单一的布鞋,叫来张居正商议:\"民生所需,鞋履也该多些变化,如何既能便民又能促商?\"张居正答道:\"陛下,可鼓励匠人创新,优秀设计给予税收减免。同时设立'鞋履商会',规范市场。\"

高拱建议:\"开放民间工坊自主经营,让百姓能按喜好定制。\"王崇古笑着说:\"俺答汗使团对我朝布鞋很感兴趣,或许能借此打开边贸。\"朱载坖笑道:\"就这么办,让小小鞋子也能走出大明气象。\"

万历位面

朱翊钧翻阅着御史弹劾\"奇装异履\"的奏章,将其中描绘百姓穿木齿鞋招摇过市的折子递给申时行:\"先生,民间制鞋花样百出,既有实用之妙,却也引来非议,该如何是好?\"

申时行展开《舆服志》斟酌道:\"古制虽重,但《管子》有云'俗之所欲,因而予之',臣以为可划定规制,既保礼仪又容革新。\"

年轻的工部主事效仿其法提议:\"陛下,可设'鞋履考成司',将耐穿度、舒适度纳入匠户考核,优秀者授'天工履匠'印信。\"李贽在书院听闻此事,撰文称\"履之变,乃时代之变\",引得江南学子纷纷设计兼具传统与新意的鞋款,有人在布鞋上绣《牡丹亭》曲谱,有人将榫卯结构融入木屐。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