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道理辩不过,就用别的(1 / 2)
第一天的大公会议,在格兰迪瓦被担架紧急抬走中结束。
至于这场大公会议的结果,则是仍然悬而未决。
虽然从现场的情况来看,霍恩基本是完成了对神本宗的批判和新圣道宗的建立。
这仅仅只是在一天之内完成的。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观重建。
存在论、认识论、实践论三论中,也只剩下实践论的具体过程没有构筑了。
接下来,大的方向与纲领已然确立,只需要完善细枝末节的教义即可。
但这一切发生的太快了。
要知道,过往的一场的大公会议往往要开一两个月,多的甚至有十几年。
在此期间,代表教义厘定的多重赞成反对方会在此期间合纵连横,一点点争取每条教义的变化。
但霍恩一天之内,就完成了颠覆性的教义构建。
先用《圣兰良行传》造价颠覆了教会统治的合法性,再用食人魔寓言颠覆了超凡启示的真实性。
太快了,僧侣实在承受不住。
相当于霍恩制定了一条新的规则,需要所有僧侣去适应接受它,这是需要时间的。
基本可以判定的是,霍恩已然占据了极大的优势。
在思想层面被霍恩说服了,但屁股还是在最后一刻控制住了教士们的脑袋。
在场的主教与修道院长们,和多方底层教士代表反复商议,最终得出了一个折中的结果。
“由于圣联一方提出的教义过于颠覆性,有太多的新理论,所以需要更多的时间让在场的僧侣教士思考理解。
同时由于格兰迪瓦教皇的病情,大公会议暂时休会七天,七天后再继续进行。”
事实上霍恩还是有些意犹未尽的,但对手都倒下了,他不好骑脸输出,只能作罢。
不过,这期间霍恩也不准备闲着。
他特意在波隆大教堂侧面的应经馆设置了讲堂,每天为聚集春泉堡的僧侣讲解。
至于试图反驳霍恩的学者或僧侣同样可以来,反正大门敞开。
当然,风车地圣道宗那几个,自然是屁颠屁颠跑来找霍恩。
霍恩倒是没拒绝,尽可能团结能团结的力量嘛,光靠圣联单打独斗可不行。
别看这些底层教士好像没什么权力,在未来,他们就是潜在的合作派啊。
按照霍恩老家那边的历史,这个时候早该市民们联合起来驱赶主教与贵族。
之所以现在莱亚地区还是这副样子,不就是因为市民们与贵族们力量差距太大吗?
在破除了思想上迷障后,只要再把武力配发到位,剩下的只有武装暴动了。
内战、千河谷战争,风车地战争,莱亚境内的贵族与教会力量已经空前弱小。
莱亚已经彻底沦为帝国中最薄弱的一环。
圣联内部正在完成工业化与产业改革,干涉莱亚王国,法兰王国必定出手。
对此,霍恩与参谋僧侣们推演过,最终得出结论是局部占优,总体国力消耗不一定能胜过法兰。
况且,霍恩自己看来,最好还是让他们自己救自己,而不是一味等待圣联这个救世主。
圣联能给他们提供的只有批判的武器与武器的批判。
不过霍恩这边准备大展宏图的时候,格兰迪瓦那边就不太好过了。
春泉堡郊外的一间王室行宫内。
《福音书》狠狠砸在银质烛台上,蜡烛被震倒,险些点燃桌布。